灭渡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灭渡桥位于苏州城东南隅葑门外,跨京杭古运河,该处为水陆要津,原没有渡船,因旅客不能忍受舟人把持敲诈,由僧人发起集资募建桥梁,取名“渡”。今讹称觅渡桥。桥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10月,至大德四年3月竣工,历时一年有余。明代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清同治间再修,1985年又修,并恢复石栏。桥身用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砌,显示了多次重建大修的历史痕迹。长系石端部刻有兽面纹浮雕。估计为姑建时遗物。桥为薄型单孔拱式,东西走向,通长81.3米,净垮19.3米,矢高8.5米。原两坡各设53步石级。该桥采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船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要;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并尽量增加桥身 坡长,使大桥平缓易行,高而不峻,稳重大方,堪称江南古桥梁中的成功作品。200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