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倒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行胃切除后胃容量变小,使食物在胃内存留的时间短,并且食物不是被充分消化后逐渐地向肠内输送,而是迅速地送到肠内。肠管为了尽快地将这大量食物加以消化吸收,就要大量分泌消化液。特别是作为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可很快被吸收。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机体就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这就是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的机制,病人表现为食后30分钟以内可有出汗、心慌、恶心、麻木、脸面发红、全身倦怠感、肠鸣、腹痛等症状。还有的病人则表现为饭后2-3个小时才出现冷汗、头晕、意识障碍等,这是晚期倾倒综合征的特点。其机制是血糖升高后,机体又会反应性地大量分泌胰岛素,继而又引起血糖值急剧降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