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那些表面上看似与开发商唱反调,背后却与开发商勾肩搭背的专家学者。
指的是一些抛弃学者公正的立场和严谨的态度的不良学者,充当开发商及相关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这些学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翔实的数据和系统的理论,鼓吹房价还要在几年内上涨几何,奉劝人们及时购买,早买早“超生”。每当房价低落、交易量减少或者中央出台调控政策时,这些专家、学者总是公开唱反调,为开发商鼓与呼。
这些专家、学者靠出卖良知牟取蝇头小利的做法,成为房地产市场中的奇特景象。无论开发商们的观点多么荒唐,专家学者们都能为之找到理论基础,加以更具体更系统的阐述。房地产泡沫还没有破灭,一些专家学者道德的泡沫就已经破灭。
二奶专家,2007年8月由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牵动着房产信息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不可不关心房事。房事集聚了天下众多的资金,集聚了天下最会投机和最不会投机、短时间暴富和长期苦大仇深的人群,因而,时刻牵动着普通百姓和决策层的敏感神经。
房事除了带给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是快感之外,带来更多人群的则是索然无味的苦闷、担忧和痛苦。房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乃是左右人们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众多人群心理上留下如此之深的阴影。不可否认的是,房事正在走入一场困局。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公众很容易成为待宰的羔羊。
房地产市场,就是这样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无论是掌握政策信息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掌握市场信息的开发商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不原意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开发商垄断了相关信息,他们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决定哪些信息应该公布于众,哪些应该作为秘密守口如瓶。为了利益最大化,开发商们也不断通过制造虚假信息等手段,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借助公众之手抬高房价。
这些专家、学者似乎比二奶更钟情于开发商们,他们以近乎殉情的投入为开发商们鼓吹。这种靠出卖良知牟取蝇头小利的做法,成为房地产市场中的奇特景象。无论开发商们的观点多么荒唐,专家学者们都能为之找到理论基础,加以更具体更系统的阐述。房地产泡沫还没有破灭,一些专家学者道德的泡沫就已经破灭。
还有一种专家学者,表面上看,他们从头至尾都在与开发商唱反调,他们以明显站不住脚的论据和前后矛盾的逻辑唱衰房价,背后则与开发商们勾肩搭背,把酒问盏。这种做法不过是帮助开发商们鼓吹的另一种形式罢了。与那些厚颜跟着开发商溜须拍马者相比,这些专家学者更聪明。他们在赢得金钱的同时,也为自己在公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们坐在豪华房子里充当公众的代言人,出书、作报告、赶场子,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学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真相从来都闭口不谈,他们深知哪些是能讲的,哪些是不能讲的,挑选非要害处猛击而对造成中国房地产乱局的根本原因完全绕开。面对既得利益集团在房地产市场中构筑的强大利益链,这种做法带给公众的信息同样是危险和错误的。
二奶专家的出现打乱了市场信息
信息之困
清理一下房地产市场,有多少不良专家、学者在对着开发商卖唱。一位有独立人格的专家或学者,他的立场和观点,应该是基于事实、良知而非利益。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却拒绝百万美元奖金和菲尔兹奖,这种独立于利益之外,不受利益束缚的超然态度,才是学者们应该持有的态度。问题是,在浮躁主宰学术界的今天,那些跟在开发商后面捡破烂的专家、学者,原意放弃那点蝇头小利,重新提起扒得精光的裤子,捡起自己的良知做人、做学术。
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混乱,并不都是二奶专家、学者的功劳,与一些官员的价值取向亦不无关系。国家调控政策刚一出台,一些官员立即站出来“澄清”,中央的目的意在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房价,既让开发商放心,也让公众死了等待房价下跌的心。在一些公众比较关注的论坛上,一些官员更是立场鲜明。比如,2005年8月27日,在南通举行的“宏观调控下的江苏地产”论坛中上,建设部的一位专家坦言,国家关于房地产业的一系列新政出台后,尽管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出现价格波动,但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看好不会改变,未来市场房价不会下降。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也纷纷挺身而出直言本地房价不高,不会因为调控而下跌。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官员的这种表态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起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一些信心和心理防线被摧毁的公众,不得已沦为房奴,任凭相关利益集团敲骨吸髓。搅乱信息再浑水摸鱼,成为一些官员和开发商们的管用手法。
有些信息之所以混乱不堪,是由不同部门之间的价值取向不同导致的。比如空置率,相关信息公众至今不得而知,因为有关部门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国家统计局与建设部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打架。国家统计局认为,空置面积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部分,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可供出售和出租而未售出或租出的房屋面积。而建设部则认为,竣工1年以内的作为待销商品房,1年以上3年以内的作为滞销商品房,3年以上才被作为空置积压房。
显然,依照这两种标准来算,建设部得出的空置率会远远小于统计局公布的空置率。由于在空置率理解上争执不下,对于统计部门公布的空置率,建设部干脆玩起了太极。建设部有关人士在《中国经济周刊》曾说:“空置率不管是百分之多少,是算不出来的。因为国外空置率有严格的分子、分母界定,而分子分母跟国外特别不一样,所以怎么算都不合适。”太极手一推,算出空置率似乎就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言外之意,既然空置率是算不出来的,你统计局不管怎么忙活,得出的数据都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