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概况里山镇是浙江省临安市辖镇。位于富春江下游南岸,东与渔山乡为邻,南、西与灵桥镇相接,北与富阳镇江丰办事处隔江相望,距杭州58公里,距富阳市中心15公里,是富阳市东部一个水陆交通便捷,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较快的小康镇。
里山镇位于富阳市东部,。全境地域总面积25.43平方公里。2006年,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74个。年末总户数3126户,总人口102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5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769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4%。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0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 110042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11639万元。农民人均所得9317元。
2006年末耕地面积252.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71.5公顷,粮食总产量271万公斤。农机总动力0.25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12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 100%。水利投工0.52万工,投资17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投资额300万元。存栏生猪1902头,出栏肉猪3220头,存栏家禽3.68万羽,出栏家禽3.59万羽。封山育林1566.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 27.47公顷,水果产量185.1万公斤。茶园面积124.67公顷,茶叶产量12.1万公斤。工业企业总数6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7332万元。外贸供货值875万元,自营出口15.7万美元。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在校中学生380人,入学率100%;在校小学生743人,入学率100%:在园幼儿207人。卫生院1家,卫生室6个。全年出生76人,计划生育率96.7%。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 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2600户,移动电话用户3450户,电话普及率25.3部/百人,因特网用户380户。参加农村养老保险954人。参加农村统筹医疗9669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83人。社会福利性敬老院1个,年底供养老人17人。农户新建房屋46户,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
建置沿革清代为东南区灵峰十庄。民国时期,为咏歌乡和灵峰乡。1950年,建为里山乡,因驻地东北半公里有一山,名里山,故称。1958年10月,与渔山乡合并建立东风公社。1959年更名为里山公社。11月,并入太平公社。1961年,恢复里山公社。1962年3月,公社规模调整,渔山公社析出。1984年3月,复称里山乡。1994年3月,改设里山镇。
名优特产安顶云雾茶
富阳茶的上品首推安顶云雾茶。民国时期,杭州茶商方正大、吴恒有、翁隆盛,上海双龙公司等都曾在安顶收购,声望卓著,闻名遐迩。1986年5月,获浙江省一类优质名茶称号,并更名为岩顶茗毫。安顶山位于与里山镇萧山交界处,方圆近千公顷,主峰海拔900多米,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山高风大,气温偏低,全年无霜期仅120来天。当地人称:“安顶山里无六月,夏天晚上盖棉被。”安顶云雾茶就生长在山顶云雾之中。因无农药污染,土壤湿润,酸碱适度,气候适宜,故构成一个生产名茶的特殊环境。安顶茶长年沐浴在雾露之中,制成的绿茶,略带兰花清香。用开水冲泡,色泽翠绿而泛白光,味道很醇和。冲泡多次,色味不变,香醇可口,沁人心肺。安顶云雾茶叶片阔厚秀长,且有白毛,每片叶子有筋络约18条,比一般茶叶多三五条。也因云雾多、气温低,叶长质地坚实,炒制过程中,有些叶芽容易变黄,人们称为“金子片”。有人曾把“金子片”作为安顶云雾茶的商标。安顶云雾茶在炒制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采取半烧半炒的方法,先在茶芽中拣除杂物,晾干水汽,然后入锅高温杀青。这种茶叶汁太多,经过杀青,柔软如同糯米饭,手捏成团,梗折不断,放手不散。出锅摊晾后,即用手轻轻地在温火口揉搓,烘至半干,再入锅炒制而成。随着安顶云雾茶生产的发展,炒制工艺也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在色、香、形、味等方面更显示出这一传统名产的特色。
地方名人夏震武
又名震川,字伯定,号涤庵。浙江富阳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宣统元年(1909)被公举为浙江省教育总会会长,发表《告全浙教育会长意见书》,主张兴教图强。同年出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因“谒孔”及要求教师“参见”,引起教师罢教,被迫辞职。辛亥革命后,以孤臣孽子自居,束发古装,归乡讲学教徒。民国7年(1918)在富阳里山隐岩岗建“灵峰精舍”,专事讲学,全国大多数省份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的学者先后来学者千余人。治学恪守程朱理学,“以爱国爱民,重廉耻,讲气节”为办学宗旨,提出“合孟子程朱而一之”,以“居敬穷理,力行交修”为用力途径,以“穷理”为“知言”之本;以“居敬力行”为“养气集义之功”。著有《灵峰诗文集》、《资治通鉴后编校勘记》、《夏氏丛刊四卷》、《悔言辩证》、《大学衍义讲授》、《孟子讲义》等。
大事记1981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1年,成为富阳县第一个工业产值亿元乡。1992年,开发江边工业小区。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普及自来水、广播、有线电视;柏油、水泥公路直达海拔700余米的安顶村口。1995年,被杭州市命名为小康镇。1997年,企业转制基本完成;镇村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有线电视与富阳台联网。1998年,里山标准堤工程动工;春渔公路里山段改建工程全面展开;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里山标准堤工程动工】
1998年11月20日,经公开招投标后,里山标准堤工程破土动工。该标准堤起于里山街口,终于雉鸡尾巴,全长2.7公里,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工程结构为块石灌混凝土基础,干砌块石护坡,坡顶设混凝土防浪墙。工程投资404万元,其中市人民政府负担70%,镇村负担30%,工程计划于1999年汛期前完工。
【春永公路里山段改建工程】
春永公路西起富阳春江、东至萧山市永兴,全长17.8公里,改建后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预计总投资3050万元。里山段公路是春永公路改建工程的重要部分。原路面狭窄,里山至渔山段靠江一侧无堤坝保护,因受1997年7月特大洪水冲袭致使部分道路下塌。里山至灵桥段,因石料厂多,路面多坑洼弯道,不利车辆通行,严重阻碍镇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富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于10月初成立春永公路里山段改建工程指挥部,10月26日正式开工。该工程需拆迁房屋3500平方米,赔偿数额约60万元,1999年正常通行。
【里山拆房队活跃于杭州城】
拆房队的前身是100多名能工巧匠组成的建筑队。80年代初,杭州中东河一带旧城改造,建筑队开始承接拆房业务,因经济效益好,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建筑队逐步演变为拆房队。90年代后,这支队伍逐渐壮大,活跃于整个杭州,至1998年底,有持证拆房队68个,从业人员600余人。里山拆房队为里山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致富的拆房队员不忘家乡建设,纷纷捐资建桥、铺路、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和建造老年活动室。
村撤并后各行政村简介
里山镇各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序号
行政村
面积
人口
党员数
村民代表数(人)
办公地址
调整前原村
(千米)
(人)
(人)
1
里山村
5.4
2837
126
53
原红光村
金星、红光、强烈
2
灵峰村
5.48
2390
101
56
原国庆村
幸福、国庆、春建
3
民强村
3.26
1390
54
34
小房里
--
4
马鞍山村
2.21
1422
54
32
原何村村
何村、国富
5
安顶村
5.34
2133
72
43
原东何村
东何、石埭、大坞底、安顶
合计
21.69
10172
40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