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概况名称:坎墩(汉语拼音:kan dun 英语:Kandun Village)
别称:十里长街
所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宁波慈溪市
形成历史:明成化七年(1471)至清咸丰元年(1796) ,共历时325年
方言:慈溪话(吴语临绍小片)
邮政编码:315303
二 概述

坎墩街道位于杭州湾南岸,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慈溪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处宁绍平原和北亚热带季风区,全境地貌一马平川,年平均气温16c°,平均降水量1273mm,无霜期长达257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坎墩形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时在此筑塘围涂,因卦象座于坎位,故称坎塘。后为防海,在塘边筑一高数丈之泥墩而称为坎墩。2001年10月,原坎墩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并入慈溪中心城区。全街道总面积30.32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8万人。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南通329国道和杭甬高速公路,境内交通网络五横五纵,连通东西南北,其中八车道慈溪中横道投资2.1亿元,横穿坎墩南区;通讯发达,拥有万门国际直拨程控电话;11万伏输变电所供电充足。 目前,正投入近2亿元实施"五个两"工程,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工商贸历史悠久:明代移民成集;清代时则已商贾云集,清代诗人曾以"十里横塘住万家"等诗句描述其时人气之旺,商业之盛。改革开放后,服装针织、机械电子、家用电器、汽摩配件、塑料化纤等行业在坎墩迅速崛起,并相继成为支柱产业。农业基础良好:城郊结合的地理优势、精耕细作的种植习惯为坎墩城郊型、无公害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著名特产大白蚕豆、麦冬、辣椒干、紫香大头菜俏销大江南北、名扬五洲四海。现有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千万以上农业企业3家。2002年,坎墩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9.87亿元,居民人均收入6978元。
随着"大桥经济"时代的来临,慈溪大城区"东延北扩"战略的实施,坎墩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正日益凸现。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5万坎墩人民,树立精神要有新振奋、工作要有新亮点、面貌要有新改观的"三新"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打造慈溪未来的"上海滩"。坎墩街道位于慈溪大城区北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代在此筑塘时,因卦象座于坎位,故称坎塘,后为防海,在塘边筑一高数丈之泥墩,而称坎墩。
坎墩原属余姚县,清时属保德乡。民国29年置坎墩镇,1950年析置坎西、坎东、直塘3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1956年2月,坎东、坎西复并成坎墩镇,次年直塘乡并入。1958年称红旗公社十三、十四、十五大队,后改称为六灶、坎东、幸福、直塘管理区。1961年11月,建坎东、幸福、直塘公社,后直塘并入幸福公社。1966年,幸福公社改称为坎西公社,1983年9月改制称坎东、坎西乡,次年6月坎西乡改制为坎墩镇。1992年5月坎东、坎墩两乡镇合并称坎墩镇。2001年10月,坎墩地区撤消镇级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
坎墩镇素有光荣革命传统。民国15年(1926)已在此建立"中共坎镇支部",为当时姚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民国19年8月,由费德昭任师长的"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在一灶(今三群村源昌弄)成立,有武装100余人,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进行过不屈的斗争。师长费德昭于1932年被反动当局杀害。
坎墩街道位于慈溪大城区北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代在此筑塘时,因卦象座于坎位,故称坎塘,后为防海,在塘边筑一高数丈之泥墩,而称坎墩。
坎墩原属余姚县,清时属保德乡。民国29年置坎墩镇,1950年析置坎西、坎东、直塘3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1956年2月,坎东、坎西复并成坎墩镇,次年直塘乡并入。1958年称红旗公社十三、十四、十五大队,后改称为六灶、坎东、幸福、直塘管理区。1961年11月,建坎东、幸福、直塘公社,后直塘并入幸福公社。1966年,幸福公社改称为坎西公社,1983年9月改制称坎东、坎西乡,次年6月坎西乡改制为坎墩镇。1992年5月坎东、坎墩两乡镇合并称坎墩镇。2001年10月,坎墩地区撤消镇级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
坎墩镇素有光荣革命传统。民国15年(1926)已在此建立"中共坎镇支部",为当时姚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民国19年8月,由费德昭任师长的"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在一灶(今三群村源昌弄)成立,有武装100余人,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进行过不屈的斗争。师长费德昭于1932年被反动当局杀害。
工商贸历史悠久:明代移民成集;清代时则已商贾云集,清代诗人曾以"十里横塘住万家"等诗句描述其时人气之旺,商业之盛。改革开放后,服装针织、机械电子、家用电器、汽摩配件、塑料化纤等行业在坎墩迅速崛起,并相继成为支柱产业。农业基础良好:城郊结合的地理优势、精耕细作的种植习惯为坎墩城郊型、无公害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著名特产大白蚕豆、麦冬、辣椒干、紫香大头菜俏销大江南北、名扬五洲四海。现有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千万以上农业企业3家。2002年,坎墩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9.87亿元,居民人均收入6978元。
随着"大桥经济"时代的来临,慈溪大城区"东延北扩"战略的实施,坎墩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正日益凸现。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5万坎墩人民,树立精神要有新振奋、工作要有新亮点、面貌要有新改观的"三新"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打造慈溪未来的"上海滩"。
一 围垦文化:坎墩精神的动力基因
二 移民文化:坎墩精神的合力基因
三 商贸文化:坎墩精神的活力基因
三 十里长街——坎墩(21世纪中国集镇志书典范)第一篇一方水土
第二篇 地名溯源
第三篇 十里长街
第四篇 产业经营
第五篇 姚滩之乡
第六篇 文体艺术
第七篇 教育卫生
第八篇 宗族文化
第九篇 乡风民情
第十篇 寺庵殿堂
第十一篇 旧宅说住
第十二篇 故事传说
第十三篇 历史风云
第十四篇 人物长廊
第十五篇 坎墩情节
第十六篇 文献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