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瓶修复仪是修复蓄电瓶的设备,可以对蓄电瓶的不平衡 失水 硫酸盐化 极板软化 单个落后极板铅粉脱落等故障进行修复,回复电瓶的容量,是电瓶重新恢复活性。
电瓶的几种失效形式和修复方法
1. 不平衡
大多数的铅酸蓄电瓶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多块在一起用如:“电动车电瓶通常是三块或者四块一起”着一组电瓶中出现一块或者两块落后,就能导致其他好的也无法正常使用,这叫不平衡。
修复方法:找出容量、电压、自放电、电瓶内阻等一直的电瓶一起用。
2. 失水
在电瓶充电过程中,会发生水的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使水以氢、氧的形式散失,所以又称析气。水在电瓶电化学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水量的减少会降低参与反应的离子活度,减少硫酸与铅板的接触面积 导致电瓶内阻上升,极化加剧,最终导致电瓶容量下降。
修复方法:撬开电瓶上方的盖板。一些电瓶的盖板是ABS胶粘接的,一些电瓶是达扣连接的。有的是滑板。注意撬开盖板的时候,不要损坏盖板。这时可以看到6个排气阀的橡胶帽。打开橡胶帽,露出排气孔,通过排气孔可以看到电瓶内部。一些电瓶的排气阀底座是可以旋开的,可以不打开橡胶的排气阀而旋开排气阀底座。一些电瓶的橡胶帽周围还有一些填充物。打开盖,用手电照着,看小孔内部是否有干涸现象,即电瓶是否失水。电瓶的极板是用白色玻璃纤维棉包裹着的,正常情况应该是湿润的。用滴管吸入蒸馏水由排气孔注入电瓶。把加好水的电瓶用透气的遮挡物覆盖排气孔,以防止灰尘落入排气孔。最好用医用的二次蒸馏水。补水的原则是宁少勿多。不够可以再加,多了造成酸比重下降,电瓶容量就会不足。无经验者可以按每孔5mL掌握。最好是看着加,湿乎乎,亮晶晶,水汪汪。湿乎乎正好,亮晶晶就多了,水汪汪就太多了。
特别提示:补水工具使用玻璃、塑料等吸管。建议使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方便而且方便计量。补水工具不能使用任何含金属的器具,注射器应拔去金属针头,套一节塑料管后使用。
3. 硫酸盐化
电瓶放电时,在正极负极都产生硫酸铅,正极由于氧极氧化作用的存在,硫酸铅极易在充电时转化成二氧化铅,而负极则不同,在长期亏电保存,经常过放电,长期充电不足等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会逐渐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坚硬的硫酸铅层,不仅本身溶解度大幅度下降,难以参加反应,同时堵塞了电解液和深层活性物质的接触通道,从而导致了电瓶容量下降。
修复方法:将硫化的电瓶用脉冲修复仪修复,采用高压(30V-50V) 脉冲(8330HZ) 小电流(电瓶标称容量的1%-2%)的方式,用10到20小时的时间,去除电瓶里结晶后变的坚硬的硫酸铅。
4. 极板软化
极板是多空隙的物质,有比极板本身面积大的多的比表面积,在电瓶反复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随着极板上不同物质的交替变换,将会使极板空率逐渐下降,在外观表现上,则是正极板的表面由开始时的坚实逐渐变的松软直到变成糊状,这时由于表面积下降,将会导致电瓶容量的下降。大电流充放电、过放电都会加速极板的软化。
修复方法:将电瓶放电止10.5V后,用灯泡深放电1-5小时。然后用活化仪,活化修复。
5. 板栅腐蚀
电瓶的骨架板栅由铅合金制作而成,虽然其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但长期浸泡在酸性电解液当中,仍然会使起发生金属腐蚀,以至于发生板栅裂隙甚至断裂,导致容量的下降。
6. 短路
正负极板间本来应该由隔膜(板)隔开,但如果有焊渣或枝晶穿透,则正负板想连,形成短路,严重的短路可导致该单体电压变为零,如果导致正负相连的物质本身电阻较大,比如枝晶,则不会马上使该单格电压变为零,而是发生较快的自放电,俗称软短路。
7.开路
一般发生在汇流排焊接以及极柱焊接和端子焊接阶段,表现形式通常不是完全断路,而是虚焊,这时在该虚焊处会产生很大的内阻,导致电瓶容量下降。电瓶有可能一开始各方面都正常,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生虚焊现象,这通常是由于在焊接时没有焊好,存在裂隙,过在使用过程中,这一区域将产生尖端腐蚀,致使裂隙以较快的速度加大。
修复方法:100A检测电瓶电压0V为开路,用单个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开路的地方,焊好。
电瓶修复仪特点及修复原理
⑴、可持续升级程序模块:推出内置可持续升级模块,每年更新最新研发的修复程序软件,让你的修复效果更出色,随时随地享受我们的技术更新带给你的最新修复体验。(技术程序升级如电脑升级系统相同,如98系统升级到XP系统)
⑵、正负离子共振:微电脑控制模块自动跟踪发出正负离子,对电瓶极板和硫化物质智能的发射正负离子束,同时自动检测每块电瓶的内阻,硫酸盐结晶颗粒大小,结晶程度,消除硫化和结晶,并促使大型结晶颗粒溶解。
⑶、正负离子比例协调:微电脑控制模块自动调节α-pbO2和β-pbO2的比例达到1:1.25。两种二氧化铅的差别很大,它们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β-pbO2给出的容量是α-pbO2的1.5~3倍,而α-pbO2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它的存在,正极板活性物质不宜软化脱落,只有α-pbO2和β-pbO2的比例达到1:1.25时,蓄电瓶才...... 会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⑷、正负离子吸附:独有的正负离子吸附,让脱离的活性物质自动恢复。修复后期,微控模块自动发出正负离子电,脱离活性物质带负电,正极板带正电,异电相吸,活性物质自动吸附归位。
⑸、波纹水平式容量提升:微电脑根据检测电瓶组最高值和最低值,自动分配每个串连蓄电瓶的正负离子数量,达到饱和值,同组电瓶修复后容量相等。克服了传统修复设备单个修复后电瓶容量不平衡的缺点。
⑹、模拟充电功能:内置模拟充电电路,修复完成前自动进入模拟试验充电,修复后与普通充电器充电所测试容量相等。
⑺、微控温度平衡:25℃微控测试系统,温度自动平衡,防止电瓶过热,有效避免热失控,容量过早损失,极板活性物质比例失调。
⑻、震荡平衡补水:开机160秒自动平衡补水模式,通过离子震荡,让极板和隔板迅速吸收水分,上下平衡。
电瓶的修复方式电瓶的修复,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把电瓶的某些性能恢复到与新电瓶接近的水平。
目前,具体到电动自行车电瓶上来讲,公认可以修复的是缺水和硫化。硫化的修复有两大类:脉冲仪器和活性剂(添加剂)。目前来讲两类产品都有对硫化很好的结果(劣质产品除外)。脉冲仪器的缺点是修复时间长,过程较复杂;活性剂(添加剂)的缺点是加入后很难迅速扩散到整个电瓶当中,从而无法发挥其功效。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一些。
但对于“用时间长了”的电瓶,其失效原因各种各样。尤其是电动车电瓶,这是目前正极板软化问题最严重的电瓶。电摩电瓶,正极板出问题的情况最多。硫化和失水的情况都不多。电动自行车电瓶,也有部分存在正极板问题。事实上,所有的铅酸电瓶,只要使用过一段时间,其正极板的活性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就已经改变了。也就是说,所有“用时间长了”的电瓶,其正极板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目前对此没有有效手段来对付它。我们在修复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电瓶不管怎么做都没有效果,这些电瓶一般就是正极板的问题(软化、活物质脱落、栅筋腐蚀等等)所有的电瓶都不能完全修复成新电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把电瓶的某些性能恢复到与新电瓶接近的水平,仅此而已。
电瓶的各种失效模式中,只能说某一种原因占主要地位。我们可以认为一只旧的电瓶,其各种原因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说一只电瓶硫化的时候,并不是说它只有硫化,而是说,影响电瓶性能的主要问题是硫化。其它如失水、正极板栅腐蚀、正极活性物质组份的变化、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变化等等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也就是通常我们不能通过消除硫化使电瓶完全恢复的原因。
将电瓶充满电后进行放电,放电曲线与正常曲线进行比较,正常曲线是指同配方同结构同工艺的新电瓶用同样的方法放电所得到的放电曲线。
1、如果放电平台明显降低,而之后的曲线与正常曲线基本平行,则认为是硫酸盐化。
注意符合下述情况就是硫化,以12V电瓶为例,开始电压高于15V(硫化严重的偏离值大),并且随充电时间的增加,电压降低,向15V靠拢;如果改为恒压充电,则电流有增加趋势。
电瓶在使用过程中,各个进程都在进行当中。比如说硫化,在使用中,只要有充不足电的情况,或放电后充电不及时的情况出现,就会有硫化的过程。而如果经常出现就会出现严重的硫化。如果从化学的溶解—沉积理论来讲,由于充电时,正负极板的硫酸铅通常不可能100%地转化成活性物质,则在正常的使用维护条件下,也会出现硫化。软化,有不同的理论解释,但从显微镜图片中,可以观察到在使用过程中,电瓶的正极板的活性物质的结构是在变化的。微孔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大,最后形成珊瑚状结构。这个进程是肯定要发生的。它只与循环过程和放电深度有关。
硫化,失水、软化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说:一台采用36V10AH的电动车,新的时候可以跑35公里。在电瓶的使用过程中,失水可能是最先发生的。然后,失水导致电解液密度提高,硫化加快。硫化的加快会在充电时加剧失水。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容量的下降,同时,正极板的情况也在变糟:负极的硫化过程中,会导致充电后电瓶在两极都存在硫酸铅(这不是说正极发生硫化,这是因为充电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负极上的过电位太大而导致正极上电位不足,从而使部分硫酸铅不能被氧化)。而以上因素会使正极的实际容量也下降。当正负极容量都下降之后,新电瓶60%的放电深度,对于旧电瓶来讲就变得不一样了。假如用户每天骑行 20KM,则在容量下降到只能跑20公里的时候,电瓶每天需要100%放电,放电深度变大,软化速度一定会增加。
硫化、失水、软化是一定会同时存在的。在电瓶寿命的未期,我们说某块电瓶是硫化,那是说它容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硫化导致的。而不是它只有硫化。有意思的是,电瓶的容量,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正极板容量、负极板容量、电解液量和密度。而软化、硫化、失水正好是这三方面的主要变化。电瓶的容量,受限于正、负极板容量和电解液最大电化当量这三者中最低的一个。我们说电瓶硫化了,是说,其负极板容量不足了。可能情况是,负极板最大的容量是3AH,而失水的电瓶的电解液总量也不过只能产生7AH电量,同时,正极板容量是5AH。那么,消除硫化后,此电瓶也不过只能放出5AH电量。这就是大部分电瓶不能恢复到新电瓶水平的原因。
以上只是简单分析。事实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断格:较大电流放电时,电压非常低,且电流达不到.
短路:电瓶在充电放置一段时间后,其端电压大约在11V、8.5V……等情况时,而放电电压下降非常慢,在某一个电压平台上延续较长时间。
断格的电瓶,在测其端电压时,有时是正常值。但越大电流放电,其电压越低,且通常达不到要求的电流数。
短路的电瓶,其基于短路的不同,现象不同,比如说一个电瓶其某单格由于严重的枝晶短路,而存不住电,则在刚充完电时,电压正常,而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压就会逐渐向11V靠拢。测电压则可能得到11-13V的任何数值。但放电时,其电压往往会较快的下降到10.5V,然后其放电曲线基本等同于正常电瓶,只是电压低两V。
而如果是硬短路,则其开路电压一般在10.7V左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个格子其容量非常低.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在充电后是很难判断的。但这种电瓶在放电将结束时可以较容易发现。放电将结束时(仍在工作),其电瓶的端电压可能会低于10.8V,甚至仅有8.5V。这是过放导致了反极。而如果在电动车上,如果停车测量,通常不会低于10V,但空转(即电瓶放电时)则可以测出。
2、如果放电平台没有明显下降(还有可能上升),但放电末期拐点明显上升,则失水的可能性大。
3、如果放电平台上升(或无明显下降),但放电末期拐点大幅度上升,甚至可以达到12V(以12V电瓶为例),则极板软化的可能性增大。
但电瓶往往是多种失效形式并存的,在实际判断的时候,要“望闻问切”综合诊断,来配合曲线实验。
1、如果长时间不用,或总是亏电保存,或深放电,则硫酸盐化可能性大。
2、如果总是大电流放电+深放电,则极板软化的可能性增大。
3、如果在充电时电瓶发热,但还没有变形,则电瓶的失水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