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泉简介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孝泉镇,距德阳19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这里经济发达,特别是乡镇企业独占鳌头。近年来,孝泉镇先后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全省百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说到孝泉的孝文化,特别是“一门三孝”的故事,其传播距离之远可谓享誉全中国,蜚声东南亚。故事说,东汉时,雒县汛乡(今孝泉)有一个叫姜诗的人,他的母亲喜欢喝江里的水、吃江里的鱼,姜妻庞氏每日便去江边挑水、打柴换江鱼给婆婆吃。谁知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硬逼着儿子休了庞氏。那媳妇庞三春虽寄居破庙,仍以柴换鱼托人送与婆婆。其子安安,人虽小却也懂孝道,每日从上学口粮中节省一点粮食给母亲送去。最后,一门三孝,感天动地,姜家屋侧冒出涌泉,并日现二鲤。之后,“一门三孝”成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广为流传。
如果仅仅“承前”没有“启后”,毫无疑问地便少了许多内涵。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孝泉镇的领导者们便有了推陈出新的举措:取精华,去糟粕,树风气,正民俗,创建华夏敬老基地。1996年至今,已连续4年开展了评选孝子、孝媳及好公婆的活动,每届10对共计40对。形式上每年一评一审,实行动态管理,不合格的予以取缔;在年度召开的规模宏大的表彰大会上,还要对个别不尊老敬老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提高认识。而在制定的评选8条标准和内容上,则以“孝”为主线,糅合了许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观念、新思想,如必须爱党爱国爱集体,必须是遵纪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和卫生户,对父母的孝敬必须有典型事例并经群众认可,同邻里团结和睦等等。如今,“古有安安送米,今有孝子孝媳”,已成为孝泉的两大美谈。于1996年当选的孝子孝媳饶明礼、陈秀坤,家有一个已89岁高龄的婆婆,而且15年前便双目失明了。由于婆婆一辈子爱干净,当媳妇的陈秀坤便隔三岔五地烧水为她擦洗。其3个儿子有两个成了家,并有了孙子。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住在一套四合院里,一家人和和睦睦,热热闹闹。其实,像饶家这样讲孝道的家庭在孝泉镇很多,有人就曾说过:在孝泉,要找孝子孝媳是件很平常的事。
因为工作卓有成效,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该镇肯定和表彰,继1998年孝泉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后,1999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四川省先进文化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