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4月29日,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重庆出版社的全体职工500多人。
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出版社整体转制为企业,成立重庆出版集团公司。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的成立,既是重庆出版业的一件大事,更是重庆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大成果。它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出版事业将向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踏步迈进。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出版界集团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的前身重庆出版社,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地方出版社之一。年平均出书800多种,新书获奖率达到25%,图书再版率达50%,至今有1200多种图书获奖,曾三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出版贸易关系,很多图书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自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出版社取得了很大发展。年销售码洋连续6年稳定在3.5亿元~4.5亿元之间。据中国图书出版资源数据库课题组对“九五”期间全国图书出版社竞争力进行的评估,重庆出版社在百强社中排名第六,全国社科种类出版社20强中排名第二,全国地方出版社20强中排名第一。2004年,重庆出版社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64亿元,利润总额3828万元,净资产3.21亿元,几项指标皆创重庆直辖以来该社的最高记录。
新成立的重庆出版集团共由2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是以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印刷、发行、版权贸易为主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经营实体。集团下辖社科、文艺、少儿、科技、美术、教育等六大出版中心,涉及纸业、印务、广告、旅游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有多家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新成立的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末,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人民币,2006―2010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利润达1.2亿元人民币。
新闻出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是先进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立后的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将以弘扬优秀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壮大出版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集团的宏观调控与规模优势,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联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多媒体、多介质的产业结构,培养数字网络出版、动漫基地等新的主业经济增长点,迅速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多种经营、多元结构、协调发展的大型出版文化企业集团和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
2005年4月29日成立的重庆出版集团公司是以重庆出版社(其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西南人民出版社)为基础,经过内部扩张自身裂变发展成立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集团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管,按“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模式运行,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集团性质为企业。集团下属有社科、文艺、少儿、科技、美术、教育等六大出版中心,有出版传媒、网络出版、卡通动漫、版权贸易和书林图书发行、书林印务等公司;有《今日教育》、《农家科技》、《假日时尚》、《旅游新报》等三刊一报和天健电子音像出版社,还有北京、上海、广东宏图华章文化传播公司以及盛博实业、正升置业、书林贸易、重庆海业、书林广告、大宽旅游等多家全资公司或控股公司。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年平均出书800种左右,新书获奖率达到25%,图书再版率达到50%。至今已有1200多种图书获奖,很多图书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4年,重庆出版社积极贯彻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社实现销售收入4.64亿元,利润总额3,828万元,增长率为16.6%, 据中国图书出版资源基础数据库课题组对“九五”期间全国图书出版社竞争力进行的评估,重庆出版社在百强社中排第六,社科种类出版社20强中排名第二,地方出版社20强中排名第一。重庆出版社还三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良好出版社”,并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
二
2006~2010年期间,是面临国际竞争、国内出版业重新洗牌和定位的5年,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将面临强大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集团公司将根据中央和重庆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快推进出版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改革,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创新机制,整体提高图书选题和出版质量,形成规模效应,并努力开辟和发展与出版产业链条相应的产业,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末,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人民币,2006―2010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利润达1.2亿元人民币。
主营业部分:倡导、扶持、鼓励和补贴出版“两精神、三文化”图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图书、科技学术图书、“三农”图书、少儿图书、本土作家和青年作家的图书。着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按照新的用人办法,尽快充实编辑队伍人数;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现有编辑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与六大种类图书系列相匹配的编辑实体中心;完善以绩效奖为重点的分配制度。具体目标是:教材租型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人民币;本版图书(含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人民币,其中图书达到年列选题1,000个,选题实现率80%以上,重印率50%以上,本版图书中,双效书品种的比例占50%,精品、学术和获奖图书的品种占15%左右,形成教育、社科、美术、科技、少儿和文艺六大门类的图书系列,以及做强电子音像出版和网络出版。
副营业方面:围绕产业链条,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副营业。进一步改进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优势,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强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本版图书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使重庆出版集团公司逐步成为一个主业突出、多元结构、多元投资、多元发展的大型出版文化企业集团。
新成立的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加速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事业制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联合,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多媒体、多介质的产业结构,培育数字网络出版、动漫基地等新的主业经济增长点,迅速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使重庆出版集团公司,逐步成为一个主业突出、多种经营、多元结构、协调发展的大型出版文化企业集团和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