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l-rich zone
聚煤盆地中含煤相对富集的地带。一个聚煤盆地中常有多个富煤带。富煤带内煤最富集的地区称富煤中心。富煤带在聚煤盆地中所占面积不大,但却可能占有盆地内煤储量的大部分。例如,中国辽宁省早白垩世铁法盆地,富煤带面积仅占盆地面积的5%,而储量却占总储量的50%以上。富煤带的分布受控于聚煤盆地中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单元的分布格局。因此,对古地理和古构造的综合分析是预测富煤带的基本途径。
聚煤盆地内,同时代煤层发育较好,可采煤层总厚度较大的地带。由于古构造和古地理等条件的不同,在同一聚煤盆地内的同时代含煤岩系,其含煤性在不同地段存在着差别。在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配合最有利于长期聚煤的地段,形成富煤带。在多数聚煤盆地中,常形成几个富煤带。富煤带不是单指厚煤层分布地带,而是指可采煤层总厚度比相邻地段较大的地带。富煤带是原生的,与后期构造变动所引起的煤层加厚不同,后者应称为煤层构造加厚带。富煤带在空间分布上成带状,并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多数聚煤盆地中,富煤带的排列组合亦有一定样式,主要样式有串列式、并列式、雁列式和弧形排列式等。富煤带的分布与聚煤盆地的古构造展布方向有时一致,有时因受聚煤盆地内部次一级古构造影响,或古构造体系等因素的干扰,与聚煤盆地古构造展布方向有一定的夹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