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简介】 - 人文琐屑
这本小册子把岁时节令、京城旧貌、近代人物、风土民俗……都拉杂闲扯在一起,名之日:《人文琐屑》。 “人文”这两个字写起来只一共六笔,可是真不简单,它的范畴大至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道德、风习、历史、文化,小至于穿衣吃饭、喷嚏吐痰、大小二便,无不包含着人文的内涵。近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起飞,带动了自然科学(科技)的飞跃,中国人雄心勃勃地要与世界先进国家拼比科技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确实是当务之急,但因此社会心态有些偏向,忽略了对人文科学的注重。这原因之一是“ 文革”后遗症,其二是从表面上大家还没有感到人文科学对社会、国家、个人的作用极其重大,有时甚至于超过自然科学一人类文明绝不可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来推进,因此,“人文”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个大题目。本书所谓“人文”,与这大题目无甚直接关系。 “人文”既然包括宇宙之大,也包括苍蝇之微。老汉我只是个闾巷庸鄙之辈,能唱的只是“下里巴人”,所见所闻,无非些陈芝麻烂谷子,因此,此书的内容是只有苍蝇之微的小文章,卖的是小摊贩的豆腐青菜,所以名之日:《人文琐屑》。几十年前在欧美,说起上中国餐馆,洋人就只知道“杂拌”这一种中国菜,其实这有点糊弄,因为“杂拌”虽则闻名全球,其实它并不能代表中国菜,现在中菜在全世界流行,洋人进了中餐馆,粤菜、川菜、淮扬菜……品种名目繁多,已经把“杂拌”这个“代表中国菜”的名词抹掉了。“炒杂拌 ”只是北方小饭馆里一种极其普通的小菜,厨房里拣些荤的素的,锅里一炒就得,是—般老百姓生活中的家常菜。本篇拉杂地把那些琐碎的文字凑成一册,比之为一盘“杂拌”,应是较切题的。 从前有一位穷秀才,平日节衣缩食,十分悭吝。有一天雅兴大发,关照家人买了些豆腐、茄子、酸菜之类,把老婆、儿女、小孙孙一塌刮子都叫来吃饭,并在饭厅里大书一联日: 大烹豆腐瓜茄菜 高会荆妻儿女孙口气甚大,却仍掩盖不了寒酸相。《人文琐屑》小言,与此同焉。二00五年十二月
【作者简介】 - 人文琐屑
黄苗子,广东中山人,生于一九一三年。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学书,师从邓尔雅先生。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先后在《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做编辑,继续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期,在上海、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文化活动。解放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八十年代后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其书法作品曾在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展出,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著作有散文集《货郎集》、《敬惜字纸》、《无梦庵流水账》、《青灯琐记》、《风雨落花》等,诗集有《牛油集》、《三家诗》等,美术论著有《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等,书画集有《黄苗子书法选》、《中国书法精品选——黄苗子》、《苗子杂书》等。
【图书目录】 - 人文琐屑
“苗老汉聊天”总序
《人文琐屑》小记
送灶
春节
财神
财神庙
北地新年
贺年卡上的称呼
春茗
开场锣鼓
尘梦京华
京居往事
旧日北京
旧北京
京华重九节
北京药店
柳泉居志异
仿膳的名点
天桥旧话
琉璃厂人物
再谈琉璃厂
三谈琉璃厂
荣宝斋
北京路名
北京之忙
双桥老太婆
雨水与气候
九九消寒
炒木须肉
太极拳
香港沧桑
怡和
大屿山
香港革命史迹
四姑
香江女杰
失眠的故事
失落了的土谚
翻译师爷
法庭之上
学士台
今昔感
粤人
广州王陵
除夕花市
盗古墓
王保和
西湖赏梅
杭州年节
驾崩
战时重庆
官苦
抗战秘辛
宫闱秘史
金银价
真正的人
喷帝
怯卢
种羊
特务
洗澡
混堂
择婿
性与神
高媒
野合
芝麻·芫荽
火宅僧
贞节牌坊
唐美人
光脚丫
占鬼卦
黥面
刺青
剃头
测字
蛙蛇谜
谜
吉羊
说炮
方言
戏台上
孔明戏
金陵听鼓
捏像
吃素
侨史
中外异俗
多见不怪
数字取名
别号、笔名
名、号
取名
姓名误
称谓
夫妻称谓
姓社,姓资
叶麻子
吴稚晖
再说吴稚晖
赵尧生
章太炎
观人
梁任公
科学
朱启钤
嬉笑集
六君子
怕妻经
弘一
苏曼殊
岑伸勉
陈调元
玄同诗
马坤
少帅
陈老总
易代王孙
阿婆三五少年时
小凤仙·黎明晖
文人落水
鼻
澹生堂
过云楼
《红楼》文物
苏三
收藏
特权大盗
文物劫掠
藏书和藏书印
讲史
人犯失踪
一个人的遭遇
“文革”美术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