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颌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掘颌龙(属名:Scaphognathus)是种翼龙类,生存于晚侏罗纪。它们的翼展约1米。掘颌龙的脑部可能比大多数爬行动物还大,而其中与视觉、动作有关的部位发展特别良好。掘颌龙的第一个化石是由August Goldfuss在1831年叙述为粗喙翼手龙(Pterodactylus crassirostris);在1983年,Rupert Wild根据一个更完整的幼年体骨骸,将它们命名为掘颌龙。

掘颌龙属于喙嘴翼龙科,与本科其他成员相比,掘颌龙拥有较宽广的嘴部,与较短的翼与尾巴。掘颌龙的所有标本都在巴伐利亚州发现。

掘颌龙有一双皮膜形成的翅膀,能像现在的鸟儿一样振翅飞翔。它的骨骼构造使人想到它的嗅觉不好但视觉非常出色,掘颌龙能在空中准确地判断出猎物的位置。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欧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