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丰碑
田守尧(1915—1943)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任红25军营长。参加长征。后任红15军团78师团长、师长。抗战时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团长、旅长。新四军3师8旅旅长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18日在连云港以北海面战斗中牺牲。
田守尧:艰难百战壮山河
田守尧,新四军高级指挥员。1915年生,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田守尧曾任红25军交通队政治指导员。1934年11月参加长征进入陕南,参加庾家河战斗,后任第225团营长。1935年4月被选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常委。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第78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西征回师途中,他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攻克安边、盐池两县城,受到彭德怀的嘉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田守尧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负伤后仍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1938年春,任687团团长,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中,指挥部队勇猛作战,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939年起任第344旅副旅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2旅旅长、第5纵队第2支队司令员。1940年5月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田守尧任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率部在盐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进行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的战斗,成功地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表现出一个高级指挥员的优良素质。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善于团结干部和密切联系群众,重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8旅政治委员吴信泉和参谋长李雪三称赞,这是“军事干部很突出的一点”。
1943年,田守尧与3师参谋长彭雄率干部队由海路赴延安学习,3月17日在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汽艇遭遇,与敌展开激战,腿部负伤后仍顽强坚持战斗。彭雄牺牲后,他果断指挥大家涉水上岸,并以重伤之躯为同志们开路,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田守尧牺牲后,汪伪特务机关策划了B计划,派特务假冒田守尧独自一人去延安开会,伺机刺杀毛泽东。当时因为交通条件和情报条件限制,延安方面并不知道田守尧牺牲的细节,就在这个假冒田守尧要见到毛泽东的前一天,此人被陕甘宁边区保安处识破,一举抓获。这个真实故事在电视剧《延安除奸》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