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赛道名称:美国印地安那波利斯赛道

地址:United States Auto Club 4910 West 16th Street Indianapolis-Indiana 46224-USA

官方网站:http://www.usgpindy.com

赛道长度:4.192公里

赛道记录: 1分10秒399 (2004,巴里切罗,法拉利)

比赛总长度:306.016公里

比赛总圈数:73圈

赛道简介:

一级方程式比赛上一次在美国出赛是1991年在凤凰城。

当年的赛事是由塞纳胜出。曾经有人建议想在拉斯维加斯主办F1比赛,但是该处的酒店并不同意让高速赛车在他们的酒店大堂前飞驰。印地安那波利斯主办的印第500大赛每年会吸引三十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一级方程式的组织人士也希望迈克尔-舒马赫、前卡特车冠军维纽夫和蒙托亚等名将能够吸引到同样多的观众到现场观看F1。

比赛当天,起步信号一发出,所有一级方程式的车手们会在大直路起步向北跑去,在总长4.192公里的跑道上经历13个弯回到起点,第十三弯有可能是死亡之弯。赛道由负责工程建设的主任凯文-弗尔贝斯设计。F1赛车在椭圆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发车。一级方程式的比赛会使用2/5的椭圆路段,大约一英里长。第一个弯是右弯,将近直角,也就是在椭圆的第四弯入口之前。剩下还有8个右弯和4个左弯。所有赛场经过第13弯进入椭圆。

自从2000年正式承办F1以来,舒马赫在这里两次获得冠军,巴里切罗和哈基宁各一次。由于美国方面承办F1的经验还不丰富,加上车手对赛道的不适应,这使得众多车队很难在美国取得好成绩。不过今年国际汽联将美国大奖赛的比赛日期提前,或许这有利于商业开发和车手的备战,因为美国站的前一站就是加拿大大奖赛。

赛道特性:

赛道两旁有临时建造的轮胎墙或者永久的水泥护墙。而在第13弯、椭圆大直路上没有缓冲区,直接对着水泥墙。在如此高速的赛道没有缓冲区是极其危险的。而且由于国际汽联对F1强制采用有条纹的轮胎,使赛车抓地力比卡特车还要低。

一级方程式赛车在YardofBricks将达到195英里时速(312km/h)。在进入第一个弯时速以前将达到200英里(322km/h)。在第九个弯,车手要把赛车速度降到55英里/h(88.5km/h)。车手经过一个右弯进入椭圆跑道。此时速度约为100英里(160.9km/h)并且开始加速。在美国站如果上演卡特(CART)车手莫亚的意外或者意大利蒙扎的情况,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我们车迷非常不想看到的。或许今年没有大意外,但是相信如果美国仍然按照卡特车的赛道来搞F1,意外迟早会出现。

印第安纳波里斯跑道的确复杂。跑道的高速赛段其实卡特/硬地赛车椭圆跑道的一半,赛道的一侧是水泥护墙,其中一个高速弯就是椭圆的弯道。椭圆赛道上的弯对于赛车、车手都有致命的危险性。如果喜欢看CART赛车的车迷一定不会忘记1999年最后一站摩亚的意外。F1众多车手中,没有多少人有跑卵形赛道的经验。从来没有玩过这种卵形跑道的F1车手将在此地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历届冠军榜:

2007:汉密尔顿(迈凯轮)

2006:舒马赫(法拉利)

2005: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4: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3: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巴里切罗(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2000: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