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新界沙田区圆洲角王屋村【简介】
王屋村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圆洲角的东南面,由一对来自广东兴宁王姓夫妇在约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建立。现存的民宅是由王氏第19代族人王清和约于1911年兴建。香港政府于1984年接管王屋民宅,在相邻兴建了王屋花园,更于1989年12月22日将王屋民宅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历史】
十九世纪时,圆洲角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是来往广东及九龙两地旅客和货物的交通枢纽,王屋村逐渐成为商旅云集的贸易站,王氏族人曾在民宅傍边开设“义利客栈”。
但好景不常,在二十世纪初建成连接新界和九龙的陆路运输网络后,圆洲角的重要性日益减低,并开始式微。
圆洲角和沿岸地区的填海工程于1970年代因应发展沙田新市镇而展开,沙田海急速填土,圆洲角的岛状外貌亦因而改变,成为城门河河岸的一部分。其间政府陆续收购圆洲角及沙田围的田地和鱼塘,区内很多古老建筑在城市化过程中被荒废及拆卸。现时剩下来的只有这间民宅古屋,亦曾一度售给村外人作住宅及工厂用途,现时成为圆洲角历史唯一的印记。
【结构】
这间百年古屋楼高两层,是典型的传统客家民宅,属两进一天井三开间式建筑,主要以花冈石及青砖砌成,以木橡及檩条支撑墙身,配以瓦片构成金字屋顶。民宅的墙基以当时相当昂贵的花冈石建造,正门入口以细琢花冈石作为门框,再加装木栅“趟栊”拉门,前院由一道花冈石矮墙包围。
民宅内地面铺设菱形图案广东大阶砖,内外有精美的壁画和传统装饰,正面墙身有精致的灰塑、壁画及巧手雕刻的檐板,山墙的檐壁以草尾灰塑装饰。通过前方门厅後是天井,右边是浴室,左边是厨房,内有连烟灶的砖囱,两进的次间为睡房,建有木构阁楼。前后进的明间墙身绘画吉祥图案壁画,系梁分别雕刻“百子千孙”及“长命富贵”等吉祥语句。
【维修】
民宅大致保持完好,曾于1990年代进行多项复修工程,2006年再更换损毁的木构件和进行内部翻新工程。
2、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王屋村基本情况
丁庄镇王屋村共有70户,220人,耕地面积680亩,党员11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主导产业种植业、养殖业,2004年通过多方筹资投资800,000元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硬化,并且衬砌了公路,真正实现了“户户通公路”,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村“两委”计划与2008年修建村委办公室,串装路灯,并建设农民健身广场,并栽植高档观赏树木,村“两委”成员坚定为民服务意识,实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遇到重大事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进行公决,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到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作用,促进了村内各项工作顺利进行[1]。
村史简介
王屋村位于广饶为39公里处,支脉河之阳,现有人口220人,70户,耕地680亩,现有王、杜、田三姓,据前辈老人说,建成有200多年,清朝嘉庆年间(约公元1796 年至1820 年),原籍山东省海丰县(现无棣县仝家庄),遇荒灾年,生活无法维持。要王大凯、王大德兄弟二人,拖大拉小,肩挑一担框逃荒要饭,流落此地。开始在万屋村居住,数年后,来到此地居住建村,取名王家屋子。(该旧址是常屋村遗弃的)。
民国政府修县志载有王家屋子村,隶属沿革,清朝时隶属乐安县瑞智乡,1929年属七区,1941年属广北县七区,1948年12月属七区万暑乡,1956年一月属三柳区万暑乡,七月属七区三柳乡,1957年11月历属赵嘴乡,1958年七月隶属东风11社,10月隶属赵嘴公社,1960年一月隶属广北农场六分厂,1974年隶属广饶县赵嘴公社,1984年七月丁庄乡,1994年四月丁庄镇。
1932年,我村只有七户村民,50多口人。就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却点燃着一支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的密密地下印刷所。由三人组成(老门老、某某),是年王学成、王学勤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一对八路军干部夫妇还带着一个叫来玉的孩子因其妇要分娩,被安排在我村。我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王学勤、王学吉等参军,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国后,成立了党支部,农业及其它事业都有了很大变化和提高,曾多次受到县区奖励,以1975年开始,我村粮食及其他方面发展起来,粮食亩产由原来100公斤增至300公斤,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村内积累有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1980年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增至450公斤,人均纯收入500元,村集体积累不断增加,安装了高压电线、进行了新村规划,1995年硬化了主要街道,2001年经多方筹资及上级主管部门大力协助下,投资170,000元打吃水井,铺设了自来水管,户户通上了自来水。2004年,经多方筹资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实行了“户户通公路”,并衬砌公路,。2005年,户户通有线电视,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00元。
[3]3、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镇王屋村澄江镇王屋村地处澄江圩镇边沿西北部,与澄江圩镇相连。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265户1177人,其中中共党员19人。
全村耕地面积628亩,果园面积1600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1600元。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柑桔、脐橙,饲养生猪,车辆运输、经商、外出务工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