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金寨县人,1917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少先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红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营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随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任新兵营炮兵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红军到达陕北后,炮兵仅剩下4个连。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叁个方面军的迫击炮连分别编入叁个师,一个山炮连属八路军总部。1937年9月,在总部炮兵连的基础上组建炮兵团,辖2个炮兵连和1个观测队,武亭任团长,邱创成任政委,袁光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1月,总部从山西汾阳游击队拨来4个连,另有一些知识青年参军,炮兵团得到充实,辖6个炮兵连和1个观测队。以后增设了两个营部,1营长由团参谋长匡裕民兼任,2营长是“炮神”赵章成。1939年,炮兵团主力赴前线作战,总部在延安办了两个炮兵团干训队。1940年7月,两个炮兵团干训队合编为炮兵团教导营。宋承志曾去新疆学习苏军炮兵技术,回到延安后,担任炮兵团教导营副营长。宋承志还担任过延安军事学院炮兵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1944年成立延安炮兵学校,宋承志担任训练部副部长。经过5个月,共培训出1000多名炮兵和工兵干部。1945年9月,炮兵学校奉命开赴东北,宋承志长途跋涉1500余公里,历时40多天,到达东北,历任东北军区炮兵3团团长、第3炮群群长、炮兵第2指挥所副主任、炮兵2师副师长、师长。1950年,宋承志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2师师长,参加了第1、2、3次战役。回国后,他历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1955年授衔少将,担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文革期间,他出任石油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后回到军队,担任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宋承志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