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六安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2师35团通信排排长、连指导员、 红9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务科科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骑兵 师1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队长、一分校营长、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参谋长、 新8旅22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3纵23旅副旅长。1946年5月徐国夫率部到达梅河口,负责向东丰方向警戒。徐国夫向在梅河口的辽宁军区副司令员解方报到,解方是东丰人,热情好客,欲尽地主之谊。据情报敌195师进 占东丰县城后,尚无出动迹象,徐国夫却不放心,决定先到阵地上看一看,徐国夫刚到城外,敌195师就出动了,徐国夫抢先一步,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据险 扼守,激战六天六夜,打退了195师的进攻。秀水河子战斗后,国民党新6军22师 相继占领了盘山、台安、辽中,在辽河沿岸布成了一条线式的防御作战。南满军区指挥3、4纵向22师发起反击。当时3纵没有纵队指挥机关,由军区兼纵队领导,3个旅各自为战,3纵9旅反击进占辽中的22师64团,3纵8旅反击进占台的22师65团 ,3纵7旅配合4纵作战。 3纵9旅由沈阳与本溪之间的姚千户屯、奉吉堡出发,向辽中方向迎敌,副旅长徐国夫带领前卫27团,经两日急行军进抵浑河西岸发现敌人的一支小分队,与我前卫营稍有接触,即向西撤退。 “抓住这股敌人,不能让他跑掉!”徐国夫估计是敌侦察或外围警戒的分队。前卫营跟踪侦察,发现敌宿营徐家屯,兵力约为一个营。 徐国夫建议旅主力分两路向敌侧后迂回,自己指挥27团包围了徐家屯,当夜10时,向敌发起进攻。双方一交火,徐国夫发现敌人射击准确,火力凶猛,战术和技术水平很高,战斗持续到半夜,1营和2营从两面突破了敌人的防御。余敌突围,正好被迂回的3营住。此仗毙伤敌人200余人,俘虏300余人。当徐国夫审问俘虏时,敌副营长说:我们新6军是美国在缅甸装备和训练的远征军,从缅甸到越南,在热带丛林里抗日,从没遇到过敌手。我们的部队,包括骡子和马,都是坐美国飞机,乘美国军舰到东北来的。有个被俘的连长居然说:你们是乘我们不备,突然袭击,侥幸取胜。要是摆开阵式较量较量。你们根本不是对手。我们一个国军可以打你们十个民主联军。 “混蛋!”气得徐国夫直骂人:你们一个能打十个民主联军,怎么还当了民主联军的俘虏?两军作战就是要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乘其不备,攻其不意。你们自称王牌军,连这样起码的军事常识还不懂得吗? 徐国夫是东北野战军3纵9师首任师长。9师原为山东军区由地方部队编 成的独立旅,进入东北后,与曾克林部合编为9师。部队中山东参军老成分占10%,东北参军及俘虏各占45%。“该部队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较弱,来东北后在长期战斗中锻炼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之经验。”在3纵内部,有谚曰:“7师拱(攻),8师顶,9师转”。 徐国夫每当抢 不到战斗任务时,就自嘲曰:“7师打,8师看,9师围着打转转” 。四平保卫战中,徐国夫到兄弟部队协同防务,归来途中顺便去查看一处阵地,其时阵地已被敌人占领,距离山顶还有五六十米,徐国夫被敌人发现,敌人大喊:八路的大官,抓活的呀!随即开枪。徐国夫立即跳下马来隐蔽,利用敌人射击间隙往后退。徐国夫的马极通人性,跑回25团,25团团长认出徐国夫的马,知道出了事,立即派部队出击,打退了敌人,接回了徐国夫。肖劲光有一次对徐国夫说:早就听说你是位打仗好手,打仗不要命,枪一响就往前跑,作为战士,这是十分难得的。但现在不同啦,国夫同志,现在你是师长,是“将”,古人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几千人的性命就攥在你的手里,稍微的莽撞大意都可能造成流血牺牲,所以个人的勇敢远不及深谋远虑更重要。一个人再勇敢,力量毕竟有限,如果用兵得法,把部下的勇猛都调动起来,发挥出来,那会是怎样的效果呢?肖劲光的话,使徐国夫收益匪浅。 1949年10月,徐国夫指挥40军119师经过叁昼夜的急行军,进入衡阳西南的杨家桥一带,截住了欲南逃祁阳的白崇禧的嫡系部队第7军主力,打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当时部队到杨家桥后,没有发现敌情,便停下来做饭,徐国夫正在和房东聊天,突然听到一阵机枪声。 徐国夫一怔:“是敌人来了吧?” 作战科长说:“可能是哪个连走火了吧?”“不可能,机关枪哪有轻易走火的!”徐国夫带着警卫员就往山上跑,跑到山顶一看,原来是部队赶到了白崇禧第7军的前面了,356团不等命令立即出击,控制了茅草岭和无名高地,徐国夫即命令357团在356团右翼展开,将355团东调集中, 作为预备队。徐国夫将情况报告了四野总部,林彪回电: “119师,来电获悉,甚喜,甚慰。坚决堵敌南逃祁阳,战战至一人一枪一弹,也要守住阵地,坚守到主力到达,围歼该敌。” 徐国夫镇定自若,沉着应战,119师坚持了一天,使兄弟部队纷纷赶到。战后林彪来电: “此次你们以神速之动作,将桂系精锐四个师抓住,不顾疲劳,日夜战斗,进行反复堵击与包围,终将敌人全部消灭。此种积极精神与战斗作风,甚为良好。尤其是119师、135师,顽强的堵击与反击敌人,使敌突围失败,更值得表扬。” 建国后,徐国夫率40军119师入朝作战,入朝 前,徐国夫有针对性地指导了部队的战前训练,抓了空袭下的走、打、藏、住,师作战科为部队介绍了美机的机型、作战特点、飞行活动规律,着重进行山地与夜战,演练现代战法,提高机关的合同指挥能力。徐国夫专门选调了一个朝鲜族警卫战士,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跟他学朝鲜话。在第一次战役中,徐国夫率部赶到云山龟头洞、立石洞地区,从运动中向敌阵地攻击,在120师协同下,将韩6师7团大部歼灭。119师由立石洞南下,与从球场出来准备增援云山的南韩8师两个团遭遇,因为是夜间行军,两军互相穿插,起初竟互未发现。直到拂晓,119师 的叁个团几乎同时与敌打起来,连徐国夫的师指挥部也和敌人搅在一起。经过激战,119师击溃了南韩8师两个团,俘虏南韩官兵300多人,还俘虏了40多名美骑兵1师的官兵。徐国夫很纳闷:“骑兵1师,怎么没看见他们的马呢?”经解释才知道,骑兵1师是美国国内战争时期一支功勋卓著的骑兵部队,故沿用了这个番号,全师已实现摩托化,官兵肩头都佩带一个马头标记。在第一次战役中,119师毙伤俘敌1400余人,其中美军1259人。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徐国夫奉命以356团与当面之敌保持接触,诱敌深入。第二次战役开始后,徐国夫率领119师跨过清川江,翻越妙香山,119师由阻援改为主攻,两次攻打苏民洞和龙水洞,与美2师打夜战和近战,徐国夫有效地组织了强攻,激战两昼夜,攻下了几个山头和阵地,击溃了美军,控制了苏民洞地区。38军切断美军退路后,119师乘势在清谷里追歼美2师4团大部,俘虏美军700多人。“美2师右翼的第9团3营,各连都受到背后的攻击而毁灭,2营受到四面包围,1营营部受到奇袭而毁灭,营长沃尔夫和很多参谋下落不明。”有的俘虏问徐国夫:你们中国自己的台湾还没打,为什么来朝鲜作战?徐国夫说:只要有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就休想在世界上称霸。第三次战役,119师355团、356团主攻当面韩6师防御阵地,两个团全线突破,深入敌纵深。此时119师以与118师形成了南北夹击韩6师的态势,但因通信联络不畅,情况不明,部队按老习惯白天隐蔽休息,韩6师侥幸漏网。第四次战役,119师指挥42军 26师、39军115师、40军120师各一个团,加上本师3个团,进攻砥平里之敌,邓华责成徐国夫组成前指,负责统一指挥。徐国夫建议侦察敌情与地形后再打,邓华认为敌人要逃,没有同意。由于侦察有误,砥平里之敌不是4个营,而是美2师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和一个法国营,不是南逃而是设防,奉命死守。我军6个团分属叁个军,徐国夫实际上只掌握4个团。徐国夫指挥两个团打到天亮,未能攻占敌主要阵地。邓华未同意撤退,令徐国夫坚守即设阵地,致使两个团遭受敌炮火与空袭,伤亡较大。徐国夫曾一度决心把119师拼光,黄昏,徐国夫继续指挥攻击砥平里,119师357团曾攻占凤尾山,115师的部队曾攻进砥平里街内,给敌重大杀伤,美军23团团长亦负伤。但徐国夫发现敌人越打越多,徐国夫和师政委刘光涛建议邓华停止攻击,撤出战斗。经邓华、彭德怀同意,119师停 止了进攻。这一仗我军伤亡1830人,敌军伤亡大约只有800人。战后,邓华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徐国夫后来说,砥平里失利,我在处置情况中的轻敌,攻击力量的分散,组织协同不够好,有实施指挥中的责任。第四次战役,119师参加28天机动防御,进行战斗190余次,抗击美骑1师、24师、25师、英27旅、韩6师的各一部的进攻,歼敌5000余名。第五次战役,119师打得猛,插得快,一举突破敌人防御,迅速插到指定地区,完成了战役割裂任务,保障了战役侧后的安全。1952年4月,40军接替64军防御任务,徐国夫多次组织战术反击,共歼敌1000多人 。
1953年1月,119师机动到西海岸,担负抗登陆任务,徐国夫升任40军副军长兼119师师长,并被选调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徐国夫率领119师在朝鲜共歼俘敌军13000多人。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到朝鲜访问,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枚。于2004年8月26日在沈阳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