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拼音:bí
英文名称:
nose
部首:鼻,部外笔画:0,总笔画:14
五笔86&98:THLJ仓颉:HUWML
笔顺编号:32511125121132四角号码:26221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F3B
基本字义
● 鼻
bíㄅㄧˊ
nose
◎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子。~窦。~孔。~腔。~涕。~音。~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息。嗤之以~。
呼吸兼嗅觉器官。属于高度分化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对于动物接受外界化学信息、 识别环境、 辨认敌我 、归巢、捕猎、避敌、寻偶和觅食有重要作用。
各纲脊椎动物的鼻结构不同,但一般都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组成。鼻腔下部粘膜血管丰富,可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鼻旁窦是与鼻腔相通的几个骨质空腔,有协助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和音色作用。有些动物鼻腔前部有鼻毛,起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作用。圆口纲具有一个外鼻孔和单个嗅囊,但接受的仍是一对嗅叶发出的神经。鱼类一般有成对外鼻孔和成对嗅囊,软骨鱼的外鼻孔位于吻部腹面,硬骨鱼则位于背面。陆生脊椎动物由于呼吸空气,嗅觉器与口腔相通,出现了内鼻孔。内鼻孔出现后,鼻腔就兼有嗅觉和呼吸两种功能。两栖类的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鼻腔内嗅粘膜平坦,一部分变形为犁鼻器——一种味觉感受器。爬行类嗅觉较发达,鼻腔及嗅粘膜均有扩大。鸟类鼻腔结构与爬行类相似。哺乳类生有次生颚,内鼻孔后移至咽部。由于嗅觉高度发达,结构较复杂,表现在鼻腔扩大和鼻甲骨出现。鼻甲骨是盘卷复杂的薄骨片,外覆布满嗅神经的嗅粘膜,使嗅觉表面积大为增加。水栖种类嗅觉较退化,如鲸和海牛;有些动物的嗅粘膜扩大至鼻腔外,嗅觉极灵敏,如狗。
汉英互译
◎ 鼻
nose
English
◎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详细字义
◎ 鼻 bí
〈名〉
(1) (会意。从自,从畀( 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nose]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originate;earliest]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常用词组
◎鼻翅儿bíchìr
[wing of a nose] 鼻翼
◎鼻疮bíchuāng
[pyogenic infection of nose] 鼻部的一种病。发病时鼻翼红肿,鼻孔内疼痛
◎鼻笛bídí
[nose flute] 高山族的一种乐器。用竹管制成,由鼻子吹奏
◎鼻窦bídòu
[paranasal sinus] 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
◎鼻窦炎bídòuyán
[nasosinusitis,nasosinuitis] 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
◎鼻儿bír
(1) [hole]∶器物上面能够穿上其他东西的小孔
门鼻儿
针鼻儿
(2) [whistle] 〈方〉∶像哨子的东西
用苇子做了一个鼻儿
◎鼻高bígāo
[nasal height;nose height] 自鼻根到前鼻孔下缘中点的高度
◎鼻观bíguān
[naris;nostril] 鼻孔,也指嗅觉
◎鼻环bíhuán
[nose ring] 戴在鼻部的圆环状装饰物
◎鼻尖bíjiān
[nose tip] 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儿
◎鼻镜bíjìng
[nasoscope;rhinoscope] 用于检查鼻腔的器械
◎鼻疽bíjū
[glanders] 马、驴、骡等牲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
◎鼻孔bíkǒng
[naris;nostril] 鼻子的外开口;泛指带有鼻子外开口的鼻窝的前部
◎鼻梁bíliáng
[bridge of the nose] 鼻子的嵴
◎鼻腔bíqiāng
[nasal cavity] 在高等脊椎动物为拱状的腔,位于颅底与口腔顶之间
◎鼻青脸肿bíqīng-liǎnzhǒng
[be beaten black and blue;get a bloody nose and a swollen face] 形容脸部受重伤的样子,比喻受到重大挫折
◎鼻塞bísāi
[have one's nose stopped up] 鼻子不通气
◎鼻饲bísì
[nasal feed] 用特制的胃管经鼻腔插至胃并灌入流食,用于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
◎鼻蹋嘴歪bítā-zuǐwāi
[with a snub nose and a wry mouth —a very ugly face]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这几天我忙得鼻蹋嘴歪!
◎鼻涕bítì
[nasal mucus;snivel] 鼻腔粘膜所分泌的液体
◎鼻息bíxī
[breath] 鼻腔呼吸时的气息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后汉书·袁绍传》
仰人鼻息
◎鼻息肉bíxīròu
[nasal polyp] 鼻腔内的赘生的良性组织,严重时可堵塞鼻腔。又称鼻痔
◎鼻烟bíyān
[snuff] 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草制品
◎鼻咽癌bíyān'ái
[nasopharyngeal cancer(carcinoma)] 一种长于鼻咽部粘膜的恶性肿瘤
◎鼻烟壶bíyānhú
[snuff bottle] 一种盛鼻烟的小壶或小瓶
◎鼻炎bíyán
[rhinitis] 由于感染、过敏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粘膜炎症
◎鼻翼bíyì
[wing of a nose] 鼻尖两侧的部分
◎鼻音bíyīn
(1) [nasal sound]∶发音时软腭下垂,使气流从鼻腔逸出而产生的一种语音
(2) [rhinolalia]∶说话时后鼻孔过分地闭合或张开时所产生的音
闭合性鼻音
开放性鼻音
◎鼻元音bíyuányīn
[nasal vowel] 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和口腔通过的元音(如法语中的o)
◎鼻韵母bíyùnmǔ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a vowel followed by a nasal consonant] 音尾是鼻音的韵母,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 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üan、 ün
◎鼻中隔bízhōnggé
[nasal septum] 鼻道之间的骨性和软骨性间隔
◎鼻子bízi
[nose] 人或其它哺乳动物脸上覆盖着鼻腔前部的突出部分;泛指包括鼻腔在内的鼻子
◎鼻子眼儿bíziyǎnr
[nostril] [口]∶鼻孔
◎鼻祖bízǔ
[father;founder;the earliest ancestor;originator] 始祖,比喻创始人
有周氏之 蝉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鼻字部】 鼻
〔古文〕自【唐韵】父二切【集韵】【韵会】毗至切【正韵】毗意切,𠀤音纰。【说文】鼻,引气自畀也。【释名】鼻,嘒也。出气嘒嘒也。【管子·水地篇】𦜉发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又【扬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闲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隅。又猎人穿兽鼻曰鼻。犹持弓曰手弓。【张衡·西京赋】鼻赤象,圈巨狿。又炊鼻,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师及齐师战於炊鼻。【杜注】炊鼻,鲁地。又有鼻,国名。在永州营道县北。【前汉·昌邑哀王传】舜封象於有鼻。【师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国名。见【风俗通】。又【後汉·杜笃传】共川鼻飮之国。【注】相习以鼻飮也。又反鼻,蝮蛇别名。又类鼻,草名。生田中,叶如天名精。【李时珍曰】卽豨莶。又【内典】阿鼻,此曰无闲。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考证:〔【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阳。〕谨照原文汾阳改汾隅。
说文解字
【卷四】【鼻部】鼻
引气自𢌿也。从自𢌿。凡鼻之属皆从鼻。父二切
[其他相关拓展]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同时又是嗅觉器官,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外鼻外鼻位于面部中央。上端狭窄,突于两眶之间,称为鼻根,向下延伸为鼻背,末端为鼻尖,尖的两侧扩大为鼻翼。鼻翼在平静呼吸的情况下,无显著活动,呼吸困难的病人,鼻翼可出现明显的扇动,属临床病理体征。外鼻的下方有两上鼻孔,两孔间隔以鼻中隔。
鼻腔 鼻腔是由骨和软骨围成不规则的空腔,其内面覆以粘膜和皮肤。鼻腔被鼻中膈分成左、右两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以鼻后孔通于咽腔。每侧鼻腔均分为前、后两部,前为鼻前庭,后为固有鼻腔。
鼻前庭为鼻翼所围成的空腔,内面衬以皮肤,长着粗硬的鼻毛,有过滤灰尘的作用。由于该处缺乏皮下组织,故发生疖肿时,疼痛较为剧烈。
固有鼻腔为鼻腔的主要部分,临床上常简称为鼻腔,由骨性鼻腔被覆以粘膜构成。在其外侧壁上可见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以及各鼻甲下方分别形成的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的内侧壁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覆以粘膜而构成。
固有鼻腔的粘膜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位于上鼻甲和与上鼻甲相对的鼻中隔部分。粘膜内含嗅细胞,能感受嗅觉刺激;呼吸部为嗅部以外的部分,含有丰富的血管、粘液腺及纤毛,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净化其中的细菌和灰尘。
鼻旁窦鼻旁窦又称副鼻窦,由骨性鼻旁窦衬以粘膜而成,共有4对,都开口于鼻腔。其中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至鼻旁窦引发鼻旁窦炎。上颌窦的开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症化脓时,常引流不畅致窦内积脓。鼻旁窦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湿度,并对发音起共鸣的作用。
人体解剖名称。与解剖学同名器官相同。为五官之一。又名明堂、天牝、玄门、元门、神庐。鼻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额外名頞,前下端隆起之顶部名鼻准,頞至鼻准部分名鼻柱,前下两孔名鼻孔,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名鼻隧。《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