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荣锁 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
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颁奖辞: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张荣锁:激情感动中国
■魏联军董传军
元宵刚过,连绵巍峨的太行山麓飘下了羊年的第一场雪。
张荣锁风尘仆仆从中央电视台领奖归来,放下奖杯,便带领村民走进漫天飞雪,挥镐、挖坑、铲土,为村里的春季植树做准备。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把自己辛勤挣来的百万家产无偿捐献给村里,又带领全村百姓在悬崖上历尽艰辛修了一条“救命路”。在中央电视台“2002·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现场,专家如此评说:张荣锁,带领群众苦干创业,用敢打敢拼的精神和为民富民的激情感动了中国!
是什么给了张荣锁这种精神和激情?在植树现场,笔者插空采访了张荣锁。
“说起来惭愧,”张荣锁坦诚地说:“回龙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靠的是全村群众和共产党员齐心协力共同创业,而人民群众把功劳记在我的账上,我不仅受之有愧,更为他们的信任而感动!”
回龙村地处太行深山,全村960人,竟被40多道山梁隔离成17个自然村。过去,由于没有路,山上群众下不了山,山上的瓜果、药材和矿石运不出山,山上吃粮靠人挑肩扛,群众穷的是“穿不上衣裳,吃不上面”。

1993年,张荣锁当上支部书记后,制定了“先架电、后治坡,修通公路通汽车”的计划。因为没有启动资金,他无偿捐出自己当支书前在外面干企业挣来的上百万家产。在架电、治坡两大任务先后完成后,1997年冬天,张荣锁又带领15 0名党员和民兵向大山宣战,决心修通阻隔山上山下的公路。他们拦腰斩开了9座山头,在绝壁上修了8公里盘山水泥公路,在百丈悬崖中凿出了1000多米的“ S” 型隧道,终于在2002年年初打通了回龙村通往山外的公路。
为了修路,全村人历尽艰难,有3名民兵和党员牺牲在公路上。
“修路这么难,不仅花光了你的家产,还有这么多人牺牲,你有没有后悔过?”望着背后那悬挂在绝壁之上的盘山公路,我们问张荣锁。
张荣锁说:“我是一名党支部书记,还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在部队的经历告诉我,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当村里修路已经‘弹尽粮绝’的时候,我不作出牺牲,谁作出牺牲?虽然,退伍返乡后,经商、办企业挣了100多万元,但群众都过着穷日子,我心里也难受。这样,把钱用在群众身上,用在大家急需的地方,值!”
“如果说我有干工作的激情,那要感谢部队给我的教育。我之所以立志要为民富民,最根本的思想动力,就是5年的军营锻炼,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和造就了我。”
28年前,张荣锁高中毕业穿上了军装,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才走出大山。到部队当天,新战友都夸自己的家乡,张荣锁却低头不语。最后在指导员连声追问下,他才描述了家乡的“美景”:山峰奇险俊秀,树梢直刺苍穹,山上果木遍野,山下碧水荡漾……虽然,他滔滔不绝赞美家乡,但心如刀绞,令他揪心的家乡实在太穷了。从此,他自我加压,苦活累活抢着干,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在部队各个岗位锻炼自己。在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当过饲养员、炊事员、给养员、驾驶员……
张荣锁告诉我们,现在回龙村里的支部建设、日常管理,都是按部队的习惯做。每逢过年过节,村里也像部队那样开联欢会、表彰会和运动会,尤其是开山劈路、治理荒山,植树造林等等一些“会战”,那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生龙活虎的场景,真像部队打仗一样。
临别,张荣锁一再叮嘱我们:“军人素质是干事创业的根本,更是回地方发展的通行证。请转告部队的战友,军队是激情燃烧的地方,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段美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