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文名《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作者是被理查德·罗蒂称作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

《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目前国内译本主要有三种,其中,大陆译本两种,即:1.金吾伦、胡新和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李宝恒 纪树立译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台湾译本一种,1989年出版的由程树德、傅大为、王道远和钱永祥合译的版本。

附:目录

I.导言:赋予历史的一种作用

II.走向常规科学

III.常规科学的本质

IV.常规科学即解难题

V.规范的优先性

VI.反常和科学发现的涌现

Vll.危机和科学理论的涌现

VIII.对危机的反应

IX.科学革命的性质和必然性

X.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XI.革命是无形的

Xll.革命的解决

XIII.由于革命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