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牛皮筏是一种我国藏族同胞以牦牛皮制作的水路交通工具。

西藏地区,河流众多,地形复杂,河床沉积巨石,河水湍急。为适应这种自然环境,藏族人创制了牛皮筏这种水上交通工具。在西藏年楚河、尼洋河、狮泉河和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上均有牛皮筏的使用。

牛皮筏起源很早,唐代居住在康区境内的东女国与汉地的水路交通就已开始使用牛皮筏。古代康藏广大地区,如傍水而建的道孚、甘孜、邓柯、昌都、拉萨、日喀则等许多城镇,均使用牛皮筏。牛皮筏吃水浅,牛皮入水一经浸泡,有弹性,对水中暗礁等物耐撞击、耐磨,特别适合于西藏河流的特点。牛皮筏的构造简单,以坚硬、有弹性的树木做骨架,将牦牛皮拼对缝合,以湿牛皮包在骨架上,用牛皮绳子捆紧绷好、晒干、擦油定型。为避免牛皮缝口处进水,多采用牛羊油加以密封。

牛皮筏一般船身长3米、高l米、宽2米左右。其形状有圆形和梯形两种,每船均由1名船夫操作,通常能容纳3~8人,也有将4个牛皮筏绑在一起使用的。另外,牛皮筏轻便灵活,重量只有30~40千克,船工可随时搬运,遇水可撑舟、上路则背在肩上,十分方便。牛皮筏在西藏高原长期盛行不衰,除了轻便灵活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所用木架、牛皮、牦牛绳(或皮绳)均由自己制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