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清咸丰八年)12月至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月,贵州西南部地区回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
贵州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在清王朝封建统治下,各族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到咸丰年间,各族人民走投无路,纷纷起而反抗。1858年12月,贵州普安厅(治今盘县)回民在张凌翔、马河图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兴义府(治今安龙)地区的回、汉、布依、苗等族群众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壮大。1859年秋,张凌翔联络张福田(回族)、涂令恒(汉族)、陆王松(布依族)、杨树森(苗族)等部起义军围攻新城(今兴仁),于11月28日攻克该城。新城三面环山,形势险要,为黔西南军事要地,张凌翔、马河图等便以此为根据地,建立大元帅府。张凌翔为大元帅,马河图为副元帅,总理全局。之后,张凌翔等一面派人与太平军和滇西回民军领袖杜文秀取得联系,一面在新城扩建城垣,修碉掘壕,准备长期坚守。1860年,太平军曾广依部进入黔西南,牵制了大量清军,回民起义军乘机发展。至1862年11月,控制了兴义府和普安厅所属广大地区。1864年10月,清军策动驻守兴义府城的起义军都督马忠叛变。张凌翔、马河图率军讨伐,马忠弃城而逃。其后,马忠引导清军向兴义府城反扑,起义军苦战失利,张凌翔、马河图阵亡。1866年4月,经略大臣金万照等设计杀叛徒马忠,收复兴义府城,但由于张、马阵亡,起义军失去了核心领导,力量逐渐衰弱。1871年11月,原驻盘江北岸的安义镇总兵何世华率部越过盘江向起义军进攻。由于谭五受、杨树森公开投清,安南(今晴隆)和贞丰相继失守。接着,何世华又向兴义府城进攻。起义军顽强抵抗,清军久攻不下,不断增兵。1872年5月31日夜,起义军中郎将马宗连叛变作内应,清军攻入城内,回民军2400余人战死,守将张福禄、张福荫自尽。清军占领兴义府城后,集中20余营兵力围攻起义军占据的最后一座城市新城。11月,被清军诱降的起义军首领张定中将金万照出卖,并命令起义军放下武器。清军随即入城,将起义军将士及其家属残酷杀害。金万照被解送贵阳,英勇就义。至此,坚持14年之久的黔西南回民起义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