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两髻形状如“丫”形,故称丫髻。因有两髻,故又名“双丫髻”、“双髻丫”、“双角髻”、“双童髻”。一般为侍婢、童仆或男女儿童常梳的发式;未婚女子也有梳的,但多为贫家女儿。北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插髻烨烨牵牛花”。在明代,只小婢伎梳扎,未婚女子要梳“三小髻”。河南洛阳出土一件商代玉雕人像,头上梳有双丫髻。可知这种髻式,商代已有。双丫髻各代均流行,其行稍有不同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