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或译李让礼、李善得,1830年—1899年),为法裔美国人,曾参加美国南北战争之北军,以陆军少将退伍。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1]出任美国驻厦门领事。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美国商船罗妹号(the Rover,又译罗发号)在台湾东部外海红头屿(今兰屿)触礁沉没,其生还者被琅(王乔)[2](清季凤山县下林边以南,今恒春 地区)原住民杀害,引发美国与清政府交涉,以及美军自行前往攻击原住民部落的「罗发号事件」。李仙得于此期间奉命来台察看,但因为琅(王乔)位在属于「生番」地界的土牛线外,台湾官员不愿介入,李仙得与官方的交涉无任何成果,于是在同治八年(1869年)10月10日自行进入琅(王乔)与十八社总头目卓杞笃谈判,协议原住民不再伤害漂流于此的西方船难人员。也因为这番经历,并能说台湾话,李仙得遂被视为「台湾番界」通。

李仙得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辞去厦门领事之职,搭船返美途中过境日本横滨,在美国公使介绍下,与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会面。

当时日本有海外扩张企图,又因为明治维新後大量士族(旧武士)失业造成巨大社会问题,更积极谋求以对外战争转移内政问题。适有琉球宫古岛漂民五十四人在同治十年(1871年)于琅(王乔)遭原住民杀害,日本打算以保护国民、质问生番为藉口出兵台湾。

李仙得以处理罗妹号的经验指出,中国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无主论」作为出兵台湾的大义。李仙得提供台湾的地图与照片,并说只需两千兵力便可轻易占领台湾。副岛闻言大感兴奋,外务省遂在当年十一月以准二等官聘任李仙得为顾问。李仙得并为日本规划详细的出兵、殖民计画。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政府成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西乡从道为事务局都督,率兵三千六百攻打台湾琅(王乔)地区以牡丹社为主的原住民部落,是为牡丹社事件,日方称为「台湾出兵」(ja:台湾出兵)。

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为日本拟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国际视听,并帮日本雇用外籍军人、承租船舰、购买军火。其目的在于日本占领台湾後,美国人可独占贸易利益,甚至拥有实际的殖民权。

中国方面得知李仙得在此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欲做釜底抽薪之计。李鸿章上总理衙门「论日本图攻台湾」一函中便指出,日本依赖美国人,促美撤回人员船只,即能迫使日本罢兵。于是清廷向美国提出抗议。九月十二日,李仙得前往厦门与清廷谈判时,遭到美国水兵逮捕。同年十一月日军撤离台湾,美方遂以李仙得未带兵为由予以释放。

注释

1. ↑ 本文中之日期均为阳历。

2. ↑ 关于「琅(王乔)」的地名,由于现代中文已不使用「(王乔)」一字,电脑中没有内建字形,因此网路上多以「琅峤」或「琅乔」代替。但当时的奏摺与公文书往来,均作「琅(王乔)」,「(王乔)」方为本字,不宜以其他文字表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