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线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代服饰名,始于金代,河南焦作金墓出土陶俑,即穿此衣,至元代广为流行。其制窄袖,腰作辫线细折,密密打裥,又用红紫帛拈成线,横腰间;下作竖折裙式。《野获编》:“若细缝裤褶,自是虏人上马之衣。”最初可能是身份低卑的侍从和仪卫穿着。《元史·舆服志》列入“仪卫服饰”条内。《元史·舆服志》:“羽林将军二人……领宿卫骑士二十人……皆角弓金凤翅幞头,紫袖细褶辫线袄,束带,乌靴……。”但从元刻本图像看,穿辫线袄者,不限仪卫,尤其在元代后期。如元人刻本《事林广记》插图中的武官;《全相平话五种》插图中的“番邦”侍臣官吏形象,多穿着辫线袄。至明代,上层官吏,甚至皇帝,亦爱着此服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