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福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晁福林,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43 年生,196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赵光贤先生下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无奴派”五家(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之一 。主张中国历史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认为夏商为氏族封建制社会,西周和春秋为宗法封建制社会,战国后逐渐进入地主封建制社会,对中国先秦社会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见解独到,突破“五种生产方式”的束缚,很有启发意义。除了先秦社会性质外,其余对像商族起源、盘庚迁殷、姬周族早期国号等先秦史诸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对先秦思想文化、民俗方面进行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这些表现出对于史学研究极深的文献功底和理论水平。

代表性论文:

《墟卜辞中的商王名号与商代王权》,《历史研究》 1986年第5期。

《从盘庚迁殷说到《尚书 ·盘庚》三篇的次序问题》,《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

《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 1990年第1期。

《试论共和行政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史研究》 1992年第1期。

《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历史研究》 1995年第5期。

《伯和父诸器与“共和行政”》,《古文字研究》第21辑,中华书局 2001 年版 。

《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历史研究》,2001 年第1期 。

《补释甲骨文“众”字并论社会身份的变化》《中国史研究》 2001年第4期。

《从王权观念的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著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

《言、意之辨-〈庄子·寓言〉篇发微》(北京大学哲学系主编《哲学门》第三卷第一册 2003年版)。

《试谈〈诗·小宛〉主旨及上博简〈诗论〉第八号简的释读——附论周代的“为人後”问题》《中国史研究》 2004年第2期。

《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

《从上博简〈诗论〉看“文王受命”及孔子天道观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6 年第2期 。

代表性著作:

《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巴蜀书社1990年版

《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先秦民俗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版

《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中国民俗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获奖情况:

《先秦民俗史》一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先秦社会形态研究》一书获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

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被评为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