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企和,男, 1949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汉族。如企和为翻译家汝龙之子。 1985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于北师大历史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历史文献学;教学研究。
代表性论文:
《论“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周期性问题》( 0.86万字),《教师教育研究》 2004 年第三期。( 2004 年 6 月)
《两汉时期之相人术与汉代社会》(1.3万字),《齐鲁学刊》 2005 年第五期。
《北宋官府对医书的校理》,(1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06 年第二期。
《对完善校勘学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1.2万字),上海《图书馆杂志》 2005 年年刊, 2006 年 10 月出版。
《美使麦莲致国务卿马赛函及其天京芜湖之行》,《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3年9月版。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初探》,《史学史研究》 1987年第二期。
《〈宋史〉校记补遗二十则》,《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1 年版。
《以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历史文选教学》(0.7万字),《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二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版。
《〈四库全书〉某些岐误之原因》,《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
《〈四库全书〉歧义一瞥》(1. 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94 年第五期。
《宋初官方校勘述论》(1. 3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 96年1月。
《对〈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1. 3万字),《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三集,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版。
《对建国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回顾与思考》(1. 4 万),《史学论衡》99年7月。
《北宋中后期官府校勘述论》(1. 9万字),《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一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史卷) 2000 年第二期转载,并将此文列为该期之第一篇。且于 2002 年 5 月被“新世纪中国西部丛书编委会”评选为 “新世纪、新经济、新西部学术成果奖”之特等奖; 8 月被“中国西部发展战略丛书编委会”评选为优秀论文奖特等奖。
《推动“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探索》( 1.1 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一期。
《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与《中国教育家论文经典》均已全文转载;并被《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分别评为论文一等奖; 02 年 11 月被“中国教育学会”评选为“全国高校教师文科优秀论文”。
《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 1.6 万字),《史学史研究》 2001 年第一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史卷) 2001 年第三期转载。
《父亲汝龙的夕阳时光》,《人民政协报》 2003 年 2 月 27 日; 3 月 6 日。
《弘扬中华文化 光大中华美德》( 0.12 万字),《光明日报》 2003 年 3 月 21 日(第 3 版)。
《论宋代馆阁之校勘经部书》( 1 。 5 万字),《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第一期。 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2003年第二期作为首篇全文转载。
《南宋馆阁校勘述论》( 1 。 4 万字),《河北大学学报》 2003 年第三期。
《论北宋官府对道教书籍的校勘 》 (1.1 万字 ), 《中国道教》 2003 年第四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卷) 2003 年第 6 期转载。
《再论以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历史文选教学改革》( 0.8 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
《让“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为宏扬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0.7 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
《第四届全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综述》( 0.8 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
《论北宋官府之综校四部群书》 (0.9 万字 ) ,《图书馆杂志理论学术年刊》( 2003 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3 月。 其《后记》明言:只有入选《图书馆杂志》的优秀论文才可刊于《理论学术年刊》。
《论“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周期性问题》( 0.86 万字),《教师教育研究》 2004 年第三期。( 2004 年 6 月)
《北宋官府校勘经部书的辉煌成就》( 0.5 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先进文化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版。同时获优秀论文奖。
代表性著作译作: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点校)( 20 余万字),中华书局 95 年 7 月版。
《癸辛杂识》(整理)( 16 万字),团结出版社 98 年 2 月版。 《中国历史文选》(主编)(上中下三册, 84 万余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年 6 月版。
《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翻译)( 23.6 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2 月版。 2002 年 5 月教育部颁布专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报告;在闭幕式上发表总结报告;会后主编大会论文集《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集( 23 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版。
《中华传统文化探幽》,北京三联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版。
获奖情况:
1996 年获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带头人)。
1997 年获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上)。
1998 年《续编两朝纲目备要》获北师大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独立)。
2 000 年获北师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带头人 )。
2001 年 8 月获北师大首届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奖一等奖(独立)。
2001 年 9 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之带头人)。
2002 年 5 月笔者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获北师大教材优秀奖一等奖。
2002 年 9 月获北师大第二届教师本科教学优秀奖(独立)。
2002 年 10 月笔者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4 年末获校级教学奖二等奖。
2005 年 12 月,论文《论“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周期性问题》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6 年 6 月获北师大第四届教师本科教学优秀奖。
2006 年 7 月获北师大(第二届)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研究项目:
1996 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之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 年已提前结项,受到教育部的通报嘉奖。 1998年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立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