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年出生于新县戴嘴乡黄湾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就跟着父兄放牛、砍柴,10岁就学耕田。1930年春,中国工农红军在他的家乡开展了革命运动,建立起苏维埃政权。黄光霞参加了赤卫队,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参加了红军,留在军部任战士。
1931年1月,红四军成立,黄光霞分编到第十师三十团二营,先后任通讯员、通讯班长、排长等职。参加过著名的苏家埠、商潢、黄安等战役和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秋,在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参加了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等保卫战和阻击战。后随部入川陕开辟根据地,1933年4月,黄光霞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9月,他被编入红三十军军部特务营,任一连指导员。1934年2月升任特务营政委,参加粉碎四川军阀刘湘组织的“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1月,他被编入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九团,任三营营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5月,黄光霞调入援西军随营学校学习。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该校二营营长。9月,他被调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任一团副团长。1939年2月,任八路军东路纵队第八支队二团团长,在3个多月的“百团大战”中,歼灭日军一个小队、缴获钢炮一门。荣获一二九师“百团大战”奖章一枚。1941年9月,黄光霞调任太行军区新编第七旅十九团任团长,他率部挺进冀南。时逢日军对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黄光霞指挥对敌发起枣强县娄子镇歼灭战。击毙日军27名,俘虏伪军70余人。割掉敌人冀东南的一个大毒瘤。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黄光霞担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1948年2月调任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四十二旅旅长,参加了冀南解放战争,挥师解放了冀南数十个城镇及乡村广大地区。1949年5月出任衡水军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建立了人民政权。战争年代,他4次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他担任华北军区军事运输部部长,后任河北军区沧县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0月调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荣获国家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4年6月按副兵团职离职休息。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2002年2月1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