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初,法国军队在奠边府被围困时,法国曾向美国请求支援,要求美国使用战术核武器,但是美国经过考虑,认为不能使用核武器,也不可能出兵支援,法国只得投降。这证明大规模报复在真正实施时是不可行的,其实朝鲜战争在此之前已经提供了例证。大规模报复战略有一个重要原则:美国只负责美洲大陆的防务,同时保持大规模报复能力,各区的防务由各国自行负责。为了做到这一点,杜勒斯花了一番大功夫组织地区亲美军事联盟体系。巴格达条约组织便是其中之一。
巴格达条约组织(Baghdad Pact) 中近东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二战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二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中近东出现了真空。美苏都希望在这一地区建立立脚点。这就引发了土耳其危机、希腊危机(1947年),中近东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在杜鲁门时期,美国虽然重视中东,但是并未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曾试图会同英国和法国,拉阿拉伯国家建立中东防御区(M.E. Defense Command),但是遭到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反对。到艾森豪威尔政府,杜勒斯下了功夫要建立中东同盟体系。埃及还是不情愿。最能接受美国建议的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土耳其是出于对北方苏联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历史悠久的。而巴基斯坦对苏联倒无所谓,主要是想利用冷战,对付印度。1954年2月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协定签字公布,这个条约仅是武器援助,没有义务。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又签订了友好与合作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保证将研究合作手段防止外来侵略,并邀请同一地区的其它国家参加。1955年2月,土耳其和伊拉克又在巴格达签订了同样的协定。这个协定也是美国促成的。伊拉克出于抵消埃及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的目的,参加条约,试图以此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势力。英国也接受邀请将它与伊拉克的双边条约纳入地区条约中,这样就形成了巴格达条约组织。 1955年秋季,伊朗加入巴格达条约。美国是积极支持者,但是美国没有参加。巴格达条约组织建立后,中东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北方得到美国财政和军事支持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国家。另一方是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这种局面是美国一手造成的。杜勒斯本想填补真空,防止苏联插手,结果是把形势弄得更复杂。在中东留下了冲突的种子,反而给了苏联机会。这是后话。后来伊拉克退出,该组织改称中央条约组织,总设在土耳其的安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