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条(搁拉条)
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具体怎么写不知道,都叫格拉条,很硬的,吃起来,没有很好的牙齿,是嚼不动的。
格拉条吃起来,很香、很辣,当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时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
喜欢吃格拉条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较豪爽,那种一吃不可收拾,一望反顾,对待事物何事情不就是这样吗?
所有的格拉条店均不装饰,石灰墙水泥地,当街一口大锅,锅上架着千斤顶做的压面机,压面师傅把和得很硬的面团放进去,压着千斤顶,面条便会飘洒入锅,沸腾的开水里很快就煮熟,捞出,放进冷水里,洗去粘液。大碗两块,小碗一块五,老板,小碗两碗,一个鸡蛋茶。师傅便会抓起事先煮熟的黄豆芽和适量的面条,投入滚开的锅里一烫便入碗中,调入盐,撒上汆熟的芹菜或豆角粒,淋上芝麻酱,倒入酱油醋,泼上辣椒油,捏一撮榨菜末,好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条就上了桌,吃着格拉条,喝着煮格拉条的汤冲得鸡蛋茶,真好,原汤化原食。师傅眼毒,只要你来一次,就知道你喜欢多放辣椒还是少放芝麻酱。吃格拉条的食客不拘身份,三轮车夫,贩夫走卒居多,也不乏西装革履,浓妆艳抹之流,到这里没有高低贵贱,都是甩开膀子,呼噜有声,连我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三轮车夫也敢对着老板说,老板,再加点汤。
切身感受,吃在阜阳最实惠。很难说清楚阜阳到底有几条美食一条街,在这些街上,除了店面设计考究、风味独特的各种美食店,还有供茶足饭饱之后享乐休闲的各式休闲娱乐场所。这些都是大场面,或许除了商务、会友以外,很多中产阶级的阜阳人是不会花这些冤枉钱的。因为在阜阳,好的地方多的是。你继续往前走,见了路口向左拐,那边都是小吃摊,馄饨水饺格拉条,米饭杂烩水煮面,先生请自便。
其他的无需多赘述,相信你在其他地方也吃过,咱单说说这格拉条。
千斤顶你见过,修车铺里多的是。但人家是把重物往上顶,而压制格拉条的,人家利用的是力的反推原理,让那千斤顶的底座往下压,把和好的面团压制成粗细均匀的条条状,然后直接切到锅里去,煮熟了捞出来,放到冷水里浸泡。
吃热的,放回锅里烫一烫,拌上葱花油盐芝麻酱;吃凉的,作料拌上就能吃。
格拉条,名字不雅,模样也不精。也曾有人尝试着想改变一下,让这个阜阳的特色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从而隆重推出,遂改名为“黄河过沙滩”,并费尽心机地变着花样做,搬进酒店,价格也成倍上涨,可是总不得人喜欢。一桌酒席散后,你看那唯一一盘没有动筷子的菜或许就是格拉条。
原因很简单,这格拉条本就是很大俗的食物。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需要的就是大俗,俗的最高境界就是原汁原味。就好像在我小时候吃过的一种馍,恐怕是仿着面包的形状做出的,又大又萱,还做出了种种形态,着上颜色,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小盒子里,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旁边还卖有类似于果浆的什么配料。我曾经嚷嚷着让老爸给我买过几个,但是拿回家总也不敢吃,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馍吗?”最后等到放出了黑黑的霉点,就很可惜地给丢掉了。
吃格拉条应该豪放、大气。来到一家摊子旁看到门前总是进来进去的人,似乎每个人手里都端着碗,根本分不出哪个是摊主。你只需大声地一吆喝:“一大碗,多放点芝麻酱和辣椒。”便会听到一声响脆脆的回应:“好咧,一会儿就好!”然后你找个位置坐下来,一般情况下这些座位都是很矮的,说好听些突出了店的精致,实际上小本生意,这些桌椅板凳大都是很多年前淘汰下来的旧家具拼凑的。
“谁的一大碗?!”听到这声问,你会听到几个同时的回答,这个时候可不要讲什么绅士淑女风度,也不要发扬谦让精神,猛一站起来走到小二跟前端过碗再说一句:“送碗汤来,不要鸡蛋。”便可扬长坐在座位上吃了,别人不会很在意的,因为这就是吃格拉条的规矩,腿脚灵便者优先。
面条大都很粗很长,芝麻酱也都很粘,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拉上一根慢慢吃,那样是很惹人笑的。你只要抬头环顾四周,不管是拉架车或者骑三轮的社会最底层劳动者,还是带着金边眼镜斯文气很浓的知识分子,都会一大口吃下去,嘴里鼓鼓地,嘴边粘粘的,再猛喝一口汤送下去继续吃。三下五除二吃完以后擦擦嘴走了。或许这称为中国式的快餐并不为过。
格拉条不应是阜阳原生的一种小吃。在北方地区,如陕北,山西等地,有一种很普遍的小吃,名为饸饹(hé le)。其名称的发音,面条的制法、形状与阜阳格拉条惊人相似,都是用格拉条床子(饸饹床子)架在大锅上直接轧到滚开的锅里。面条粗硬,很有嚼头。不同的是,饸饹条的原料是豌豆面、荞麦面等杂粮,吃的时候浇上牛肉或羊肉汤;而阜阳格拉条的原料是白面,吃的时候用芝麻酱、材料水等调制。饸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甚至更远的年代。
由此,据推测,阜阳格拉条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北方传入,它的原型就是饸饹条,由于“饸饹”二字阜阳人不理解,才被最初的食客误认为是“格拉”,就这样误传开来。经过二十年演变,阜阳格拉条根据本地的口味不断发展调整,形成了区别于饸饹条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现如今,格拉条在阜阳已彻底本土化,成为大街小巷最普遍、最受群众喜爱的小吃之一,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体现阜阳民俗风情的文化现象。
搁拉条
安徽阜阳的名吃!被誉为"中国的意大利面条".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搁拉条是用上等的精粉加入相关佐料和成,早期的加工方式是用木制的搁拉条机子压制成圆形面条(现多用千斤顶压制),放入沸水锅中煮熟.吃的时候,用一点水把它们分开,放到碗里,用豆芽。黄瓜、芝麻酱、蒜泥、辣椒油、醋、酱油一调。味道不错,再喝上一碗面汤,真可谓原汤化原食啊!(加个鸡蛋味道更美!)
搁拉条有冷吃热食之分!夏天吃碗搁拉条,健康又营养!搁拉条是一年四季的美味!
格拉条的英文名称:
Fuyang Noodles
关于格拉条的传说:
话说颍州当年,苏东坡任知府时,结识东关很有名气的文人白老先生,两人谈话甚是投机,话题除了诗词歌赋外,还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好吃,会吃,著名的东坡肉就是其一,其实俩人最爱吃的倒不是东坡肉,而是格拉条——想当年两人吃遍徽州大地,那真是把徽州能登大雅之堂的名菜,和民间小吃,能说上来的和说不上来的全吃遍了,这一天东坡先生雅兴特高,想将白老先生的军,就说我来到颍州不到一年,你就带我把能吃的都吃了一个遍。今天我不想再吃我吃过的东西了,你看着办吧。这可把白老先生难住了,思来想去觉得确实没有什么东坡先生没吃过的了,于是就让东坡先生在书房坐着看史书,自己到村里转悠去了,不知不觉走到了村里的粉条加工厂,唉,这粉条东坡先生可是吃了多次了,怎么办呢?一拍脑袋有了。于是,白老先生弄来了上等面粉,按照粉条的加工流程做出了一种形似粉条却不是一种原料的圆形面条,放到锅里煮熟以后,捞出放入凉水中焯一下,放入大碗中,加入芝麻酱、辣椒油、豆芽、香菜、荆芥等调料,做出了一碗东坡先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端上桌。东坡先生问何物?就闻到一股香气扑鼻,闻之食欲大开,即问何物这么香,使我胃口大开。见之想吞也,这一问白老先生也不知怎么回答是好,只先应允到先搁啦搁啦(阜阳方言:搅拌的意思)再说,东坡先生说原来“格拉条也”,食后东坡大悦,当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格拉条长 格拉条香 即便吃过山珍海味也要尝一尝 一顿不吃总感觉急得慌,”从此以后格拉条店开店开遍颍州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的阜阳无论大店小店只要是格拉条店总是排队等候才能吃到。被阜阳市政府命名为名小吃。指定好又来饮食文化公司独家对外推广,培训,使好吃的东西走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