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乡位于罗田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凤山镇接壤,北接河铺,西临三里畈。全乡地形为一河夹两山。天堂河自北往南贯穿全乡流入长江。南北最大距离为9.8公里,版图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13316亩。因历史上岳家军曾在此处大败金兵,故称之为“平湖”。
全乡辖平湖、苏家山、黄家湾、粉壁坳、沙塘角、古羊山、七里冲、胡家河、毛家洞、白果树湾、大屋湾、上冲、东冲畈、大垴、秋千场、高家湾、江家畈、丁家套、刘家庄、何家山、项家畈、张家坳、黄家山23个行政村,其中天堂河以西3个村,天堂河以东19个村,总人口2.3万人。198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62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66万元,第二产业36万元,第三产业30万元。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627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661万元,第二产业100万元,第三产业35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1元。
第一产业:从1985年开始,该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四大产业,发展以板栗、甜柿为主的种植业,以高山羊、生猪为主畜牧养殖业,以水面养殖为主的渔业,以茶叶、药材为主的种植业;形成了四大产业带,即七里冲、粉壁坳、黄家垸、平湖、东冲畈等罗胜公路沿线5000亩的板栗带,年产板栗700万斤;毛家洞、沙塘角、胡家河等村年出栏羊1000头、生猪2000头的畜牧养殖带,苏家山、张家坳、平湖等村年产鲜鱼90吨的渔业带;丁家套、秋千厂、大垴、古羊山等村年产茶叶3000斤、贡菊2000斤的种植带。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东冲畈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黄家垸板栗专业合作社。其中黄家垸板栗在2006年全县板栗科技节上被评为全县板栗王,并一举创下一公斤板栗2.3万元的天价。2006年乡粮食种植面积16639亩,总产6477吨。
第二产业:1985年,仅有农机站、客运站几家工业,90年代碳化硅厂、天堂五级电站开始兴建。近几年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兆丰公司、精彩磁性材料厂、鑫源矿业有限公司、巴源墙体材料厂、平湖林化厂等五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小型碎石场、小型油料加工厂、小型木器加工厂和建筑队有十几家。2006年全乡从业人员5692人。
第三产业:1985年以前仅有十几家商店,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多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2006年,全乡有各类商户542家,从业人员1914人。
特色产业:
劳务输出。受资源限制,该乡群众自古就有外出求财的习惯。早在80年代初,何家山、江家畈等村的棉花匠就到新疆、陕西等地弹棉花,先后带出了500多人的弹棉花队伍;90年代末,秋千厂、张家坳等村以“漂洗”为主,先后有2000多人从事漂洗,仅秋千厂一个村,漂洗年收入过10万的有十几户,个人财产过百万 的有20多家。受此启发,乡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该乡的主导产业来抓,从劳动力培训、用工信息指导、劳务纠纷处理、留守家庭关爱等环节入手,培育劳务经济发展。2006年,全乡劳务经济收入300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立体养殖。2005年,东冲畈村4组林志生在朋友的指导下养了50多头牛,牛粪养菇,菇渣养鱼,年收入5万多元。受此启发,胡家河、七里冲等村群众纷纷效仿,形成鸭——鱼共养、猪——鱼共养的立体养殖模式。2006年底,全乡特色养殖大户13家,年收入50多万元。
科教文卫。2006年,全乡共有在校学生2521人,完小3处,教学点12处。共有教职工154人。从2000年开始,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先后投资900多万元改造平湖中学,投资300多万元新建绍博小学,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东冲畈小学;有幼儿园2处。
从1985年到2006年,卫生医疗条件逐年改善。全乡中心卫生院一处,村卫生室和医疗点23处。自2005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覆盖农村,参合人数达到95%。
村镇建设。自90年代中期开始,拉开平湖 集镇建设,到2001年,逐步建成了南北长约600米、宽100 米的平湖中心集镇。2003年拉开了粉壁坳、东冲畈中心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平湖集镇为中心,辐射粉壁坳、东冲畈两个村的“一心两翼”的城建格局。2005年完善了平湖 集镇路灯配套建设。2006年完成平湖集镇路面改造和黄家垸小区建设,城镇格局逐年拉开,规模逐年增多。截止2006年,集镇常住人口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