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瑞金市委书记男,汉族,1960年5月出生,江西安远人,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
1977.09-1979.07安远县车头乡车头小学民办教师
1979.08-1979.12安远县甲江林场工人
1979.12-1982.12安远县公安局民警
1982.12-1983.03安远县城关镇政府干事
1983.03-1984.03安远县城关镇政府副镇长
1984.03-1984.09安远县欣山镇党委副书记
1984.09-1986.07赣州地委党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大专班脱产学习
1986.08-1989.12安远县镇岗乡党委书记
1989.12-1992.10安远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1992.10-1994.12龙南县委副书记
1994.12-2001.01定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其间:1996.08-1998.12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
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1.01-2004.03赣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9.09-2001.09参加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4.03-2006.05信丰县委书记
2006.05-2006.11瑞金市委书记
2006.11- 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书记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 副院长
学位:医学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兼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
目前主要从事老年神经病学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工作,对阿尔海默和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人参皂苷神经药理作用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建树。特别是近年来对传统保健中药人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其有效单体成分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和神经元保护等多方面的作用,相关的研究课题两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近五年来,有十多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或重点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参与“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科学研究论著五十多篇,其中有十二篇是发表在国际著名的SCI源期刊上,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有一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有两项分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2004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的称号,现为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近期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著:
1.Xiao-chun Chen, Yi-can Zhou, Ying Chen, et al. Ginsenoside Rg1 reduces MPTP- induced substantia nigra neuron loss by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5;26(1):56-62
2.Yuan-gui Zhu, Xiao-chun Chen, Zhi-zhe Chen, et al. Curcumin protects mitochondria from oxidative damage and attenuates apoptosis in cortical neuron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4;25(12):1606—1612
3.Xiao-chun Chen, Yuan-gui Zhu, Li-an Zhu, et al. Ginsenoside Rg1 attenuates dopamine-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by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3;473(1):1-7
4.Xiao-chun Chen, Fang Fang, Yuan-gui Zhu,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1 on MPP+-induced apoptosis in SHSY5Y cells.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2003;110(8):835-845
5.Xiao-chun Chen, Li-min Chen, Yuan-gui Zhu, et al. Involvement of CDK4, pRB, and E2F1 in ginsenoside Rg1 protecting rat cortical neurons from β-amyloid-induced apoptosi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3;24(12):1259—1264
6.Xiao-chun Chen, Xiao-zhong Wang, Yi-can Zhou,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1 on MPTP-induced apoptosis in mouse substantia nigra neurons and its mechanism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2;23(9):829—834
7.Xiao-chun Chen, Yuan-gui Zhu, Li-an Zhu,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ginsenoside Rg1 on dopamine-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1;22(8):673—678
二、获奖情况:
1、《人参皂甙Rg1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获2004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者);
2、《人参皂甙对多巴胺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获200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3、《心血管危险因子Fg和VLDL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获200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者);
4、《细胞内游离钙测定法和心脑血管病血小板内游离钙变化的研究》获1997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者);
5、《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骨骼肌凝集素受体的研究》获1993年度福建省科枝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3.湖南大学教授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9.7.29
民 族:汉族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 副院长
最后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日本)经济学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跨国经营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含评为博导时间、社会兼职等): 200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议专家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学会会员中国统计学会会员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研究,2001.1-200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172019 经费12万元; 2.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研究,2002.1-2004.12,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02JAZ79004,经费8万元。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含论文、著作、课题、专利及科研获奖):
论文:
1.2003.6,《非营利组织失灵与治理之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公共行政》,合著 2.2004.1,《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征与原则》,湖湘论坛,合著 3.2004.1,《论非营利组织在消费教育的作用》,消费经济,合著 4.2004.1,《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日本第八届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论文,合著 5.2003.9,《消费需求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浅析》,《云梦学刊》,独著 6.2004.1,《消费需求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浅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独著,P171 7.2003.2,《非营利组织失灵与治理之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合著 8.2004.5,《非营利组织的共生探析》,《湖南大学学报》,合著 9.2004.3《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定位初探》,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公共行政》,合著 10.2004.5,《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成本初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合著 11.2003.12,《日本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国际商务对外贸易大学学报,合著 12.2003.9,《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定位初探》,湖南城市学院学报,合著 13.2003.11,《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战略》,湖南商学院学报,合著 14.2003.9,《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初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合著 15.2003.8,《非营利组织的绿色营销策略》,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合著 16.2003.12,《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定位刍议》,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合著 17.2004.1,《非营利组织准公共产品初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公共行政》,合著 18.2004.3,《非营利组织多元化经营探析》,财经理论与实践,合著 19.1999.6,《后工业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产业经济研究》(日本),第40卷第1号第93-112页,独著 20.2000.11.14,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光明日报》,独著 21.2000.4,《非营利组织初论》,《湖南大学学报》第14卷第27-31页, 独著 22.2000.6,《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第21卷第108期第9-11页,独著 23.2001.3,《非国有经济走向国际舞台应该重视规制的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第31-34,独著 24.2003.4,《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成因》,《新华文摘》摘要收录第197页,独著 25.2001.10,《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探析》,《中国管理科学》(专辑),独著 26.2002.10,《市场营销的反思与非营利组织营销原则浅析》,《中国管理科学》(专辑),独著 27.2002.3,《国际标准与对外承包工程事业之管见》,《国际贸易问题》,独著 28.2002.2,《准公共产品浅析》,《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独著 29.2001.4,《非营利组织是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平台》,《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独著 30.2001.10,《用国际标准促进承包事业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独著 31.2001.6,《日本产业政策理论与启示》,《国外财经》,独著 32.2002.6,《激活非营利组织发展新经济》,《湖南社会科学》,独著 33.2002.6,《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性质与成因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独著 34.2003.2,《尹世杰后工业社会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之探析》,《消费经济》,独著 35.2000.12,《非营利组织初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第14卷P27-31,独著 36.2000.11,《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6第21卷P9-11,独著 37.2001.3,《非国有经济组织走向国际舞台必须重视对规制的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1.2 P9-12, 合著 38.2001.8,《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权变革的观念转换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第15卷P28-32,合著 39.2001.1,《非公有制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础力量》,《经济研究与评论》,2001.1 P37-42,合著 40.2000.11,《非国有经济组织走向国际舞台必须重视对规制的研究》,《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0.4 P50-52, 合著 41.2001.7,《激活非营利组织,发展新经济》,全国“三大区”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交流与大会发言,独著 42.2001.8,《国际标准与对外工程承包之管见》,2001年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术年会交流,独著 43.2000.10,《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事业发展》,《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9期P13-18,独著 44.1996.8.24,《后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届北京社会经济国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P109-128,大会发言,日本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编,独著 45.1997.1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中国社会保障论》,《第二届日本社会 经济国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1997.11 P67-74,大会发言,日本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编,独著 46.1998.9.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第三届北京社会经济国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1998.9,P97-102,大会发言,日本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编,独著 47.1999.9.24,《非营利组织经营》,《第四届日本社会经济国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1999.9 P99-102,大会发言,日本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编,独著 48.2000.7.23,《中国福祉研究》,《第五届北京社会经济国际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0.7 P132-136,大会发言,日本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编,独著 49.1997.12,《后工业化社会与第三部门》,《久留米大学大学院论文集》第4号,日本久留米大学编,1997.12,P149-171,独著 50.1997.5,《仅仅因为贫穷吗?》,《东方时报》日本,1997.5.21B2,独著 51.1984.7,《恩格尔定律在我国的证明》,《经济学周报》,1984.7.21 B2,独著 52.1984.5.7,《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动态的概念》,《经济学周报》,1984.5.7 B3,独著 53.1984.1,《建议建立消费经济统计学》,《消费经济研究资料》,1984.1,独著 54.1985.3.24,《消费效益度量问题浅析》,《经济学周报》,1985.3.24 B4,独著 55.1985.4.28,《统计信息现代化有效途径》,《经济学周报》,1985.4.28,独著 56.1985.2,《社会主义消费统计学内容体系初探》,《安徽财贸学院学报》,1985.2,独著 57.1985.3,《社会主义消费统计学内容体系初探》,《统计学经济学数学方法》,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全文收录1985.3,合著 58.1985.5,《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消费经济研究资料》,1985.5,合著 59.1986.3,《建立和完善消费统计指标的若干原则》,《经济学文摘》,1986.3,合著 60.1985.3,《商业抽样调查的特点》,《湖南商业经济》,1985.3,独著 61.1986.1,《消费调查的特点小议》,《消费经济研究资料》,1986.1,独著 62.1985.2,《信息与处女课》,《高等教育研究》,1985.2,独著 63.1985.7,《论税收统计》,《长沙税收》,1985.7,独著 64.1987.2,《从消费需要出发改革商业统计》,《山西统计》,1987.2,独著 65.1987.2,《论住宅消费统计》,《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87.2,独著 66.1986.4,《影响消费水平各因素的定量分析》,《安徽财贸学院学报》,1986.4,合著; 67.1987.5,《影响消费水平的三种不同性质的量》,《经济学文摘》,1987.5,合著 68.1987.2,《时间消费统计初探》,《统计与决策》,1987.2,合著 69.1986.6,《消费结构统计》,《消费经济研究资料》,1986.6,独著 70.1987.10,《浅论税收统计的作用》,《益阳税务》,1987.10,独著 71.1986.4,《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论》,《湖南金融职工大学学报》,1986.4,独著 72.1988.1,《试论消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湘潭大学学报》,1988.1,独著 73.1987.3,《国外消费统计的介绍》,《消费经济研究资料》,1987.3,独著 74.1986.3,《从消费出发改革商业统计的探讨》,《消费经济研究资料》,1986.3,独著 75.1986.5.7,《湘大消费经济成果令人瞩目》,《中国青年报》,B1,1986.5.7,合著 76.1988.5,《消费的十大需要论》,《消费者》,1988.5,独著 77.1988.10,《试论物价指数与工资相挂钩》,《湖南物价》,1988.10,独著 78.1988.4,《消费需要的特点》,《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88.4,独著 79.1988.12,《统计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探索》,《河南统计》,1988.12,独著 80.1989.2,《统计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探索》,《统计学经济学数学方法》,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全文收录 1989.2,独著 81.1989.8,《统计与经济效益关系的初论》,《山西统计》,1989.8,独著 82.1988.7,《试论消费统计学的性质》,《河南统计》,1988.7,独著 83.1989.4,《统计与企业效益关系再探》,《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4,独著 84.1990.1,《统计与消费引导》,《消费经济》,1990.1,独著 85.2002.7,《国际标准与对外承包工程事业之管见》《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F52全文收录,独著著作: 1.2001.2,《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独著 2.2003.7,《非营利组织营销学》,湖南人民出版社,主编 3.2004.1,《东亚洲的现状与展望》(日文版),(日本)九州大学出版社,参加 4.2002.3,《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参加 5.1989.9,《消费统计学》,湖南人民出版社,主编 6.1991.12,《税务统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著 7.1992.12,《经济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参加 8.1990.5,《统计论丛》,中国统计出版社,参加 9.1991.5,《当代消费经济词典》,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参加 10.2004.7《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外部共生分析》环球(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课题:
1.市场经济和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2001.3-2002.3,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0]479号,经费1.5万元。 2.日中都市社会经济调查及消费统计研究,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项目,1992.6-1994.3。
科研获奖:
1.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权变革与观念转换问题,一等奖,湖南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2000.12;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二等奖,湖南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2000.12; 3.激活非营利组织,发展新经济,中南、西南、西北三大区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1.8
4.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授、博士教授、博士,江苏省武进县人。
1975年7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德法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
校任教至今。1982年10月赴德国汉堡大学进修,主修历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1985年3月获得该校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回国。1987年3月至1989年3月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任首席翻译。1989年4月赴德国蒂宾根大学学习,并于199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95年在德国科隆大学研修三个月。1997年至1998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研修一年,后又于2001年在蒂宾根大学研修三个月。先后担任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主任、主任和西方语学院副院长等职。在多年的教学中,讲授过的课程有德语专业的多门基础课,高年级德语阅读和词汇课,德国概况以及德国历史。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为语言学概论、篇章语言学和德国文化与历史,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为德语修辞学。
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德语语言学和德国文化与历史的教学,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德语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德国东西部的语言差异”、“德语的语序及其修辞作用”、“争论性对话中的连贯”、“德国关于一战责任的论争”、“布吕宁的‘总统内阁’”、“德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和“基督教和德国文化”等;出版的论著有《传教和殖民政策》和《德语修辞学》;译作有《黑森林之风》、《帝国的崩溃》、《斗邪教亡命天涯》、《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阿多诺》等五本;编写有教材《高级德语教程》(上、下册)、《最新德语语法学练与指导》和研究生教材《德语史概述》。
作品及论文一览表
专著、译著及教材
1 92.8 传教和殖民政策 德国汉堡科涅克出版社 30万 单独
2 98.9 德语修辞学 上外教育出版社 32万 单独
3 01.1 黑森林之风 上海文化出版社 22万 译编
4 01.1 斗邪教亡命天涯 漓江出版社 24万 独译
5 02.7 《怎么办》丛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万 校
6 02.9 德语语法操练 上海译文出版社 55万 合作
7 03.4 《鸽子》 上海译文出版社 13万 合作
8 03.8 高级德语教程 上外教育出版社 69.7万 单独
翻译类(单篇)
1. 1982.6 尼罗河 《地理杂志》
2. 1986.5 西德零售业之王“阿尔迪” 《世界之窗》
3. 1986.6 千姿百态的广告艺术 《世界之窗》
4. 1986.7 中国的环境污染亟待改变 《编译参考》
5. 1987.2 奥地利国家歌剧院舞会 《世界之窗》
6. 1987.3 珠宝业中的佼佼者 《世界之窗》
7. 1987.3 侦探迷在这里得到满足 《世界之窗》
8. 1987.4 与狼为伍的德国人 《世界之窗》
9. 1987.5 世界旅行冠军争夺战 《世界之窗》
10. 1988.3 每周要举起两辆坦克 《世界之窗》
11. 1988.5 报业大王默多克 《世界之窗》
12. 1988.6 网球女新星 《世界之窗》
论文类
1 86.5 联邦德国史学界近况 世界史研究动态
2 87.1 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公案 世界史研究动态
3 93.1 文化名城图宾根 联邦德国研究
4 93.1 阵痛中的原东德高等学校 国际观察
5 93.2 德语的世界影响之变化 联邦德国研究
6 93.2 德国统一后东部人的困惑和忧虑 国际观察
7 93.3 德国城市的街名和写法 德语学习
8 93.3 骑士、城堡和骑士文学 联邦德国研究
9 93.4 两德统一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现象 德语学习
10 93.5 德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史学月刊
11 93.6 德国关于一战责任的论争 世界史研究动态
12 93.6 谈谈außer的用法 德语学习
13 94.1 德国调整安全政策的原因 国际观察
14 94.4 德语中的男尊女卑现象 德语学习
15 94.5 deutsch的大小写及其用法 德语学习
16 94.6 德语中名词的构成形式(上) 德语学习
17 94.6 布吕宁的“总统内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8 95.1 德语中名词的构成形式 下) 德语学习
19 95.1 由《辛德勒的名单》引起的话题 国际观察
20 95.1 瓦格纳文化节和瓦格纳 德国研究
21 95.4 Tschüs的由来和它的应用范围 德语学习
22 95.5 德语中猜测的表达方式 德语学习
23 95.6 德语谚语中的专有名词 德语学习
24 96.1 德语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 外国语
25 96.2 德语中源自法律和刑罚的词和习语 德语学习
26 96.4 本恩作品在中国受阻的原因 研讨会论文汇编
27 96.5 德国大学的现状和改革措施 国际观察
28 97.4 德语的语序及其修辞作用 外国语
29 97.4 德国东西部的语言差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0 98.8 锲而不舍,大器晚成——
冯塔纳走上文学道路的过程 日耳曼学论文集
31 98.8 本恩:诗人?沉默者?纳粹分子? 日耳曼学论文集
32 1999 对讲解德语动词时态功能和用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
的几点思考 科学报告会论文集
33 01.4 争论性对话中的连贯 外国语
5.西安美术学院教师1991年9月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5年7月保送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年7月留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
作品获奖情况:
2001年作品《盘古斧》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参展《西部、西部》雕塑景观展(国家级)
2002年作品《砺志》应邀参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西部风》全国十大城市雕塑巡回展 (国家级)
2003年作品《花石语》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双年展的雕塑精品展并应邀参加可乐玛依展(国家级)
2004年作品《五月的婚礼》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十届美展(国家级)
2001年作品《头悬高粱》在《西北美术》发表。
2001年在首届大学生沙雕比赛中设计并制作《天赐富玺》并获三等奖。
2001年作品《盘古斧》在《艺术家》2002年9期、《雕塑》2002年第1期、《美术报》总第447期等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
2002年作品《吉祥钟塔》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举办的“2002中国青岛国际沙雕大赛”中荣获评委特别奖(省级)

2003年作品《五月的婚礼》入选北京城雕委举办的抗击非点。献爱心为主题的雕塑展,并在王府井大街展出。
2003年作品《天赐福玺》入选右程允贤先生为艺委会主任的福建省福州市城雕设计大赛。并建成于闵江公园(省级)
2004年作品《花石语-2》入选十届美展陕西展;入选“艺术,让城市更美好——2004广州城市雕塑邀请展”(省级)
文章发表情况:
文章《由石门山石刻的“超写实” 现象谈起》于2005年在专业类核心刊物《雕塑》杂志第48期发表。
文章《写“真” 双林寺因揭陀》于2005年在专业类刊物《西北美术》2005年第2期发表。
6.乐山师范学院教授男,教授,文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为学校教务处处长、校学术学科带头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四川省郭沫若研究学会秘书长、四川省社科联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并产生一定影响。担任《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评论及写作》、《美学》等课程教学,思维敏锐,视野开阔,在国内数家学术刊物上发展学术论文5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权威刊物或被转载,出版学术专著《"大音"的回响》、《苏轼书画艺术》。曾获四川省教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多次获乐山市政府、省学会、学院科技成果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