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头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况牌头镇地处诸暨西南部,北距诸暨市区14.5公里,南离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仅48公里,是诸暨的南大门,素有“婺越要冲”之称。全镇区域面积87.65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底,辖27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近6万(其中外来人口近万人)。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13元,综合实力跻身“诸暨市六强、绍兴市十八强、浙江省第六十一位”。

区位交通牌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杭金衢高速公路、杭金公路、浙赣铁路和浦阳江依次纵贯全镇,其中高速公路和浙赣铁路在牌头分别设有互通口和客货车站,便捷的交通进一步显现了区位优势,在现代人流、物流、信息流中,牌头成了一个重要的节点,业已跨入省级中心镇和市级六大组群中心镇行列。[1]

经济发展工业经济

工业是牌头经济的主要支撑,其中制造业又是牌头工业的主体,该镇围绕“依托工业区强合力,创新技术强活力,拓展外向强张力,扩张总量强实力”,立足发挥产业、区位优势,牌头镇党委、政府一手抓规模企业升级,一手抓中小企业培植,成效明显。

2006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达1.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700366万元,销售收入671256万元,利润总额53441万元,新产品交货值81016万元,协议利用外资1340万美元,实到外资554万美元,自营出口2380万美元。

效益工业发展成效显著。1、环保块状迅猛发展:作为省级环保基地,有环保装备企业10家,工业总产值31亿元,产品立足全国,面向世界,2006年可达到40亿元。2、骨干企业支撑明显:6家市级规模企业,3家苗子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共28家,其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形成环保机械、日用化工、轻纺服装、橡胶轮胎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支撑全镇工业经济。3、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新批千万元以上项目16只,在建千万元项目22只。实施工业立镇,乘势而上,培育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正成为牌头的富民之策、强镇之本。[2]

效益农业

截至2006年底,牌头镇有耕地32027亩,其中:水田27709亩,旱地317亩,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农业大镇。而发展效益农业,是牌头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也是将牌头建设成农业强镇的关键举措。通过抓宣传引导促进农民转变观念,抓基地建设带动农民调整结构,抓典型示范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完成“万亩土地整理,万亩低产田改造”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截至2006年底,贾桥的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吊瓜、特种水产等种养规模已超过5000亩,其中贾桥无公害蔬菜基地评为绍兴市科普示范基地。2006年,新增市级农业苗子企业2家,名牌产品2只,农业特色化和产业化得到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建设3个“十里”,即依托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丰富的旱地资源和交通条件,着力发展经济林,构建“十里花果长廊”;利用浦阳江两岸水田和充足的水资源,着力发展养殖业,建“十里鱼米之乡”;发展坑西新村一带半山资源,着力发展适用林和笋竹两用林,建“十里绿化生态带”,促使全镇农业加快步伐朝着产业化、特色化、高效益方向迈进。[3]

文化教育牌头还是重要的文教中心。“耕读传家”和“同文”学风声誉浩荡,占地800多亩的集镇教育区气势恢宏,集聚了省重点中专绍兴农校、省一级重点中学牌头中学、省农业示范初中牌头镇中、省示范小学牌头镇小等一批现代化学校,尤其是牌头中学(前身为同文中学),因培养了张秋人、宣中华等我党早期活动家和学生领袖而声誉卓越。先后被评为“诸暨市教育先进镇乡”、“绍兴市教育综合实力强镇”、“省教育强镇”。

所获荣誉在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时,镇党委、政府狠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浙江省卫生镇”、“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荣誉称号,镇党委先后被命名为绍兴市“六好党委”、绍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

旅游资源牌头是一个历史古镇,挟有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早在宋代相关文书中,就有了牌头的记载,并留下了不少古迹。镇东的越山,为吴越古战场,历史悠久。千年古刹越山寺,始建于唐代,名扬浙东。镇西的斗岩,素有“小泰山”之称,是五泄一浣江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道凝山、古汉墓葬群、江南第一天然大佛等名胜古迹。[1]

诸暨大佛

诸暨大佛

是中国第一天然弥勒大佛。除大佛面部稍作修琢外,全尊坐佛轮廊为自然天成。

金井龙潭

又称“仙翁潭”,一岩壁裂隙喷泉而成水潭,潭深约2米,长约3米,岩隙所涌清泉,水质清冽。

白云禅院

白云禅院是斗岩风景区的主体建筑。其地原为近山村落王姓义塾,后由村民王爱泉捐助建为殿宇。

曲径通幽

从斗岩山麓到半山,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羊肠小道,拾级而上,可尽情饱略幽雅的绿荫和悦耳的泉声。

灵龟登台

石屏后侧,有一棵百年古樟树,树荫下,有直径约2米多的石龟趴于岩上,正探头移足向上爬行,其形态异常逼真。[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