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概述所谓“地道药材”是古人用以指在特定产区生长,品质优良,药效独特的药材品种,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地道药材:作为专有名词始见于明朝太医院院判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1505)一书,该书在很多药材的产地项下都标明了道地产区。如附录子载“道地梓州蜀中”;千金子载“道地广州”等。说明“道地药材”一词在明朝就已流传和使用。经过500多年的发展,“道地药材”至今仍是货真质优,药效独特的药材专用词。
现代“道地药材“的概念正式解释为: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出来的中药材。现代的“道地”要求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使其更具鲜明的标准性和可控性,使“道地”标准接写的划分更明确,更直观,更具科学性。
形成条件形成“道地药材”应具备那些条件呢?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即生态环境。
我国地域广阔,土地面积占世界的第三位,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受第四纪冰川侵蚀较轻,天然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使我国高山、森林、草原、荒漠、耕地、果园、湖泊以次大陆架等都成了中药材生长的温床,而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份、气温和光照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道地药材”优良品质。如川黄连、怀地黄、浙贝母、云三七等,这些“道地药材”如果离开了它原有的生长环境,即使能够生长,长成后其外形虽然没有多大明显变化,但其内在的有效含量即特有药效要比原来大大降低。因此,“道地药材”离不开其特有的生态环境。
二、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科学的种植技术。
中药中许多“道地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家养)后形成的,这种“道地“性的形成与产区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综合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长驱药农经过多年的栽培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药材的品种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高,使其“道地”优质逐渐形成。
三、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
没有中医,当然就没有中药。中药材(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ycrs/)的“道地”性是古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优化筛选出来的。现在,许多“道地药材”的资源在国外有有分布,但至今仍被当作野草闲花而未成为中药材,就是因为外国人不具备我们传统的中医理论。因此,仅有资源,没有中医科学配方的理论为基础,这些资源就很难成为药材,更没有“道地”而言。
四大药都我国的四大药都,众说不一。有的资料讲到,我国的四大药都是: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辉县和河北安国,还有说,成都荷花池中药专业市场也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除此以外,江西樟树有“南国药都”之称。事实上,不论我国的四大药都是谁,有一点不可质疑,这些地区的医药业都比较发达。
四大药都在医药界的地位各有千秋。
安徽亳州―― “来入亳州城,一览天下药”
被称为“商汤古都,魏武故里”的亳州,位于皖北西端,三面与苏、鲁、豫毗邻,涡河从西而东贯城而过。自古以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老子、曹操、华佗等先贤圣哲就出生于此,是闻名全国的四大古药都之一。
亳州得天独厚的物候地理条件,成为中原地区药材集散场。又因神医华佗遗风在亳州经久不衰,名医辈出,药师济济,中药材培植、炮制技艺更为高人一筹。出产中药材130余种,安徽的四大名药亳州就占了二种,其白芍、菊花、紫菀、花粉、桑皮驰名中外。
由于药材贸易兴隆,亳州七十二条街上店、铺、行、号鳞次栉比。全国中药材来此云集吞吐,药材贸易市场规模很大,城内有四、五条街专门经营药材。故当时有“来入亳州城,一览天下药”之说。
河北安国―― “药不进祁州无药味”
所谓“药味”,这里泛指药物作用,夸张药不进祁州就无作用,可见药业对祁州药市评价之高。
河北安国县古称祁州,因药业繁荣而闻名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素有“药州”之称。历史上与河南禹州(今禹县)并称为“南禹州、北祁州”两大药市。
早在公元1101年北宋徽宗,为纪念邳彤在安国南建立了“药王庙”,每年清明节举行庙会,至清乾隆年间已成为全国药材集散的总枢纽,清道光年间药商开始形成帮派,庙会期间各地药商云集,整个祁州镇,药气熏天,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各路客商每天交流药材的数量多达数千万斤,成交额达白银数万两。成为四面八方中药材交流的中心,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药材集散市场。
安国的药材加工炮制经数百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有许多独到之处,其“刀法”为药业之冠。如“百刀槟榔”,一个槟榔可切100多片,且片片均匀;“蝉翼清夏”,同蚕豆大小的半夏,切片薄似蝉翼,闪闪发光,置于报纸上,透过薄片文字清晰可见;“云片鹿茸”,切片薄似绢帛,状如云片,入口即化;“镑制犀角”,用特制的钢锉排刀将犀牛角镑成极薄片,形似刨花。很多药材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炮制后,药效提高。正是各方药材汇集充盈和精湛的炮制加工技艺,赢得“药不经祁州无药味”的高度评价。
江西樟树――“药不过樟树不灵,不到樟树不齐”
江西樟树镇倚“八省通衢要冲”的地理交通优势,药商荟集,药业兴旺,是享誉中外的“江南药都”。
由于各地药材云集樟树,樟树自产药材也与之相映生辉,像樟树枳壳就因质量极佳而列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樟树药材称之谓:“东南西北中兼收并蓄,甘辛苦咸酸五性俱全,广征博取,应有尽有”。同时樟树药业对药材鉴别、炮制均有独到的技术和特色,切制饮片花样众多,厚薄适度,实用性强,有“半夏鱼鳞片,黄柏骨牌片,厚朴指甲片,肉桂薄肚片,桂枝瓜子片,甘草柳叶片”等。技术上讲究“白芍飞上天,茯苓不见边,川芎蝴蝶双飞片,麦冬三刀成勺片”。因而赢得“药不过樟树不灵,不到樟树不齐”的美称。
“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
百泉位于河南省北部,辉县县城西北五华里处的苏门山南麓。早在隋朝百泉北岸山上始建“卫源庙”,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在此纪念释迦牟尼佛祖的生日,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借古庙会进行药材交易,正式形成了百泉药材大会。清道光15年《辉县志》载:“百泉,四月初一起,初十日止,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南北药材具备。”可见商贾来此交流药材的盛况。
据1931年统计,参加百泉药材大会的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安徽六省市42县623家铺户,经营有南货,即四川、云南、贵州、湖广等地所产药材;山货,即河南、山西、太行山区所产的药材;以及怀庆府所产的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怀药”等,计约200余种。风景秀丽的百泉,更引诱各地人士趁大会期间来百泉旅游,会期人数最多时竟达10万之众,故而形成“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说。
相关内容当前,由于粮食价格偏低,中药材种制呈膨胀发展,许多非“道地”产区盲目种上了“道地”药材品种,南药北移,西药东种现象以及大面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尤为严重,使许多中药材品质退化,质量降低。大批品质低劣的中药材冲击时常,这样严重影响了“道地药材”的优势发展,为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在近些年来,我们都会感觉到“道地”中药材的野生资源在大量无度采集(捕猎)下,在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的已经临近枯竭,在市场,大多野生“道地”药材的价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向世人敲响警钟:野生中药材的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如果只顾无度采用,不管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不远的将来,终有一天会给我们留下许多野生“道地”品种于世灭绝的遗憾。
川贝母、关防风、秦艽、羌活、水蛭等这些品种价格的暴涨,有的随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资源日趋紧张的生动体现。保护野生“道地药材”的资源是当务之急,保护野生“道地药材”的资源刻不容缓!
加入WTO,中国中药材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讲究中药材的“道地”性,提高重要的疗效,保证重要的生存与发展是当前中药改革的重大课题。是应对入世中药冲击的重大举措。要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必须先达到中药标准的现代化,中药原料的“到底”要求是中药现代化标准的基石。没有中药材的“道地”要求,就不恩能够保障中药的独特疗效,更谈不上中药优势的发展。因此,建立GAP种植基地,规范中药材的种植,保障“道地”药材的优势发展是立足中药优势,大灶中药市场行木的源头工作和关键环节。
各级政府和广大药农要深刻认识当前科学种制的重要性,避免一哄而上的不规范盲目种植,保障“道地药材”的优势发展,为加速实现现代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创造先天条件,为中药入世后能立足自身优势,搏击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使祖先留给我们的国宝在现代化的今天得以更好地生存和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