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宗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山宗书(公元1500-1567年),字大章,别号小山,顺德南和县(今邢台市南和县)人,父亲李进,母亲刘氏。小山生于弘治庚申岁(1500年),十岁(1509年)入学,诵习儒书,粗通大义。十五岁(1514年)时悟“儒书皆教人人世之法,而非出世法也”,因而笃志出家。父母欣然从之,送至顺德府(邢台市)开元寺法堂,礼钿和尚为师。后游学多年,入少林终有所成。公元1530年又回到顺德开元寺省侍本师钿和尚。公元1557年就任少林寺主持。公元1567年,“腊月十六日。索笔书偈曰。宗镜宗镜。心法成行。即日圆觉。镜破宗正。偈毕。俨然坐脱。世寿六十八。僧腊三十六。茶毗身骨。分为三分。一分留宗镜起塔。一分送顺德祖茔。一分至少室起塔。”

[人生经历]小山上人(法名宗书,号大章书公)是嘉靖帝棚的少林寺第二十四代传法住持,历史上口碑皆颂的人物,时值少林衰微,是他弘扬禅林,中兴武术,据传他曾挂帅出征抗倭。

小山宗书(公元1500-1567年),字小山,号大章,顺德南和县(河北省南和县)人,父亲李进,母亲刘氏。小山生于弘治庚申岁(1500年),十岁(1509年)入学,诵习儒书,粗通大义。十五岁(1514年)时悟“儒书皆教人人世之法,而非出世法也”,因而笃志出家。父母欣然从之,送至顺德府(邢台市)开元寺法堂,礼钿和尚为

少林寺的小山大师塔

师。二年后往太行山中闭关。二十岁时慕文载禅师道风,前往少林寺投其门下。随侍八载,尽得洞上宗风,得印可列为曹洞宗第二十四代传人。此后,相继驻锡于西京(今洛阳)天庆寺、北京积善庵、宗镜庵。嘉靖三十一年(1552),少林寺常住派人前来迎请回住,未允。公元1557年,少林寺耆宿奉上代主持之命秉诚复请,又得朝廷同意,方应允前往去主持少林。小山叹曰:“先师化后。三十余年。曹洞宗风。迨乎湮没。前辈有言。禅林下衰。弘法者多假。我偷安不急撑拄之。其崩颓跬可须也。某甲虽惭付嘱。其柰付嘱何.”于是答应去做少林寺主持.当时少林正逢干旱,河井干枯,小山于是施展法席,泉水复涌,南庵赞颂曰:

“地缺东南水自宽,波涛万顷碧漫漫.

赚他无限痴男女,按著泥坑砌碌砖.”

位中符颂云:

“种就无根树影长,大鹏肯逐枋榆忙.

养坚九万抟风翅,一旦飞鸣天下扬.”

晋院后,即大开法筵于少林,座下门徒逾百。上堂堂连环发问,紧扣禅关。“朔风凛凛,湖海冰坚,截然众流,是什么境界?到这里,个个寒毛卓坚,更须转身一路始得,为什么?渐不见道,太阳门下,日日本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山僧今日,炉头添炭,髩后增貂,使个个白汗滴滴,通身轻快,还知么?”求学者礼赞曰:“冻云开岭岫,梅蕊喷清香。”四方衲子慕名云集,后驻锡于均州(今属湖北省的均县境)广通寺、沁阳(今属山西省)宝光寺等处。嘉靖四十四年(1565),又回到少林寺,再次执掌法席,次年,奉旨入主北京宗镜庵,隆庆元年(1567),“腊月十六日。索笔书偈曰。宗镜宗镜。心法成行。即日圆觉。镜破宗正。偈毕。俨然坐脱。世寿六十八。僧腊三十六。茶毗身骨。分为三分。一分送邢台开元寺宗镜起塔。一分送顺德府南和祖茔。一分留少林寺起塔。”有《小山别集》、《宗书语录》传世,法嗣入室者达数百人,突出者有蕴空常忠、幻休常润、隐庵如进等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