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坠子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河北地方戏——邢台坠子戏

坠子戏源于河南坠子,有单唱、对口唱、多人分唱;唱腔流畅婉转,词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流传很广,大江以北,长城内外,均有它的足迹。

坠子传入该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建国后,有些老艺人,在戏剧界老艺术家的指导下,用京剧、梆子的表演程式,加上锣鼓,把它搬上舞台,取名"化装坠子"。我区威县、邢台、南宫、隆尧等县曾建有坠子剧团。这些剧团组建后,经过舞台实践和吸取各剧种之长,将原来的"水词"该为固定台词;乐器增加了笙、笛、扬琴、二胡、低胡、大提琴;同时采用了京、评、梆子等戏的唢呐牌子、行弦、曲牌,在唱腔上创造了坠子腔的尖板、摇板等。到一九五六年,"化装坠子"已在我区发展成为具有文乐、武乐、灯光布景、文戏武打的完整剧种。

一九六一年,邢台市坠子剧团到北京演出时,受到首都人民热烈称颂,《北京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中央电视台播映了演出实况,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常香玉、红线女与该剧团演职员进行了座谈,中央戏剧研究院研究讨论后,将此剧正式定名为"坠子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