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资料藏名音译: 博吉瓦玛

英文名:Tibetan Fox

别名:抄狐 草地狐

学名:Vulpes ferrilata

主要特征体长55—60cm。吻长,耳短小,尾形极短,长度不及体长的l/2。四肢亦较赤狐略短。毛色在背部和前胶为强棕黄色;头部灰棕黄色;体侧和尾灰色,愿尖污白色。

分布在西藏分布较为广泛,仅藏东南的森林中未见其足迹。本种在青海、甘肃、云南及四川西部也有分布。

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100—5200m。常活动于灌丛草原、高原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带。多在日间外出,性机警,嗅觉、听觉灵敏。在山间缓坡、草搪边、河沟旁甚至公路旁都常能见到它们活动。食物主要是高原兔、鼠兔和地栖鸟类等。每年1—2月为交配期,孕期60—70天,每胎2—6仔。

保护意义藏狐皮的用途与赤狐皮相同,但质量次于赤狐皮。藏狐主食鼠类,对农牧业十分有利,亦为益兽。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现状藏狐在西藏的数量比较多,分布区面积约62万km2,其分布密度最高为0.9175只/km2,最低为0.0003只/km2。据调查统计,全区藏狐数量为37125—10414只(1989年)。70年代,昌都地区年收购皮张约200张,近年来不足50张。因多年来过度猎捕,藏狐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因此,应在一部分地区停止猎捕,逐步恢复其种群后再合理利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