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梅花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32.4cm×25.7cm 南京市博物馆藏
此图用笔二三,屈指可数,笔简意赅,以至极意。不由令人想到郑板桥的评价:“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画上签署的落款为“八大山人”,看起来却像“笑之”。表明了画家作为明代皇室后裔对清政府的一种不从和嘲讽心态。仅绘一枝梅,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绽放,揭示了画家的孤独心理和落寞的心态。
2、梅花图
此为李瑞清的“梅花图”。
李瑞清以书法著名,其画水平亦高,一生临石涛画颇多,后潘天寿在画上曾借鉴过他。其画梅花,自言“于前贤画派了不知,酒后戏以钟鼎笔法写此古梅一株,观者当于武梁祠中求之”。武梁祠指汉画像石。他另一幅梅花也题“一幅钟鼎篆,勿作画图看”,其梅干用钟鼎笔法写出,格调高古,独树一帜,可谓空前。仅此一帧,李瑞清亦足称名家了。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祖籍江西临川,少时随父在湖南武陵读书,其父为县令,其从祖李宗瀚是书法家和收藏家,家中古代书画、拓本、古籍颇丰,对李瑞清影响很大。光绪二十年,李瑞清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900年,李瑞清改官道员,摄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宁藩司,民国后,易服为道士,在上海卖书画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