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曼漂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埃克曼漂流(Ekman drift current)

理想化的无边界、无限深和密度均匀的海洋,因海面受稳定的风长时间吹刮,出现铅直湍流而产生的水平湍流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出现的海流。

1893~1896年,挪威海洋调查船前进号横越北冰洋时,F.南森观察到冰山不是顺风漂移,而是沿着风向右方20°~40°的方向移动。1905年,V.W.埃克曼研究了这种现象,得出了埃克曼漂流理论。

海面风力对海水的搅拌混合,使风的动量通过海面传给表面的海水后,因海水的粘滞性,依次传给下层的海水,使后者也流动起来。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南)半球,埃克曼漂流的表面流速,偏于风向右(左)方45°。表层以下的海水随着深度的增加,流向不断右(左)偏,流速也不断减小,直至某深度处流向和表面流向完全相反时,流速便约为表面流速的 4%。此深度称为摩擦影响深度 。从海面至此深度处的水层称为埃克曼层,摩擦影响深度又称为埃克曼层深度。埃克曼漂流的流速矢端在空间所构成的曲线称为埃克曼螺旋,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便称为埃克曼螺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