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李霞卿,艺名李旦旦,1911年出生于广东海丰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富商家庭。李霞卿父亲李应生是位爱国志士。1911年10月25日,李应生和胞弟李沛基炸死了清朝驻广州军队的头领凤山将军,为革命军攻占广州立下头功。李霞卿的祖母徐慕兰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事业家徐润之侄女,女革命家徐宗汉之胞姐。父亲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童年时,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回国后在香港及上海中西文学校读书,精通英语。受家庭的影响和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思想活跃,爱好多样,胆识过人。

1926年,其父在上海与他人共同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她年仅14岁便以李旦旦的艺名从影。在民新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玉洁冰清》中担任女主角的妹妹,演出很成功。此后,在《和平之神》、《海角诗人》、《天涯孤女》、《五女复仇》、《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配角,成为名噪一时的影星。

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华联影片公司后,她便结束影星生涯,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欧洲,先在英国一间私立学校读书,后入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飞行。

1935年转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在名教练指导下,她刻苦学练,很快掌握各种复杂的飞行技术。1935年5月15日,她在奥克兰机场上空练习难度较大的翻筋斗飞行,因座椅皮带松开,突然把她抛出机舱之外。在危急时刻,她冷静果敢,迅速打开背上的救生伞,降落在附近的旧金山海湾里,为美国海军救出,在美国轰动一时。她因此成为美国妇女航空协会会员,并加入卡特皮勒飞行俱乐部。她在美国飞行界成名之后,仍不忘爱国。同年12月,归国到上海。后到香港西南航空公司任见习驾驶员,不久辞职返沪。

1936年,她在上海作精彩的飞行表演,引起轰动。同年,她又在国内作了从上海到湛江、北平到成都的两次长途飞行。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战火烧到家门口,她亦被卷进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先后在救护学校和难民营工作。

1939年初,应美国援华药物局的邀请,她驾驶“新中国精神号”的单翼轻型飞机,访问纽约、华盛顿、巴梳、圣地亚哥、盐湖市、洛杉矶等大中城市,开展广泛的国际援华抗日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华侨和当地友好人士的热烈欢迎。

1940年,她驾机飞往南美洲一些国家进行抗日宣传募捐。在秘鲁,她驾驶军用飞机作了长达1个小时的飞行表演,募捐4万元。秘鲁航空部长前往观看,为她的演技拍手叫好,并赠给她一枚航空金质徽章。1940年3月,美国《远东》杂志记者对她进行专访,问她驾机单独远飞是否是冒险的问题,她回答:“面对侵略,中国为了图存,我们正在忍受着苦难”。“所有的中国人,不论在国内或在世界各地,为了祖国,是很少想到危险的。”这些话,道出了她万里飞行的原因。

在抗战结束後,李霞卿到了香港,1960年中从香港迁居於美国,住在旧金山湾区,并於1998年辞逝於旧金山,享年86岁。

“李霞卿28岁时在一次募捐飞行表演中飞机失事,不幸罹难”的说法乃误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