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湖北省郧县大柳乡大柳乡乡政府驻杨家村,人口13639人,面积362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杨家、十字、左溪寺、黄龙庙、扛子沟、双坪、白泉、大柳树、松树湾、余粮、华家河、金塘。

【本镇概况】

①镇名:大柳乡。②区位:距车城十堰市65公里,距郧县城关约33公里,是连接武当山、十堰市、古城西安的必经之路。③交通:鄂陕公路。④人口:1.3万多人 。⑤特产:红薯。

大柳乡位于郧县西北边陲,鄂陕交界,沟壑纵横,满目青山相连,新改造的“郧庙路”穿腹而过,路面的质量达到国家山区二级公路标准。东与南化塘、杨溪铺相连,南与青曲、城关镇交界,西与郧西三官洞毗邻,北与陕西省商南县赵川镇按壤,是华中地区通往大西北的最捷径要道。大柳乡属于革命老区,是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等中原突围时利用大柳天然屏障赢得了胜利,为解放郧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乡总人口1.2万人,版图面积372平方公里。

大柳乡地处秦巴余脉,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呈环状,年均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日照时间短,平均海拔850米,日平均气温9-12度,最高月(七月)为28度,最低月(1月)为-5度,年均温差33度,年均降水量550mm,无霜期为210天。

大柳乡自民国时期设区公所至今,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是鄂陕交界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后历届党委、政府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发扬老区革命精神,扬长避短,谱写了大柳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大柳乡先后被上级党组织授予“先进单位”、“小城镇示范镇”等荣誉称号。乡政府设立在杨家村集镇内。

历史沿革

大柳之名来源,据当今古稀老人传说,据今 五百年前央鄂、陕交界的大柳树村山上植被覆盖完好,山野葱葱,青山绿水,草木茂盛,其中有棵柳树需4人合抱,树中有洞可容纳一小方桌,供过路休憩,几过路人必在树中小坐,化凶为吉。因树大,而被后人叫大柳。五百年来,这里男耕女织,风调雨顺,炊烟袅袅,牧歌悠扬。大柳被称为陕之咽喉,鄂之屏障,财理位置极其重要。这里曾经产生了郧阳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并成为解放郧阳的前沿阵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次大型机构改革,大柳乡始终保持原有建制。目前,大柳人口1.2万余人,版图面积372平方公里,占郧县版图面积的十分之一。大柳已成为十堰市构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桥头堡,是十堰市 政府批准 的小城镇建设综合试点乡镇。近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大柳已成为外界投资的热土,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矿产开发区。

基础设施

郧县大柳地解放后的50年里,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老区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胜了严重的旱、涝、暴风雨,冰雹特自然灾害的袭击,克服了石灰岩地区严重缺水和资金短缺的困难,克难攻坚,抢抓历史机遇,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经过50年的努力,大柳的面貌和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路建设、国家兴建改造“郧庙路”大柳段,在资金短缺情况下,大柳乡5000余名劳力冒酷暑、战严寒,倾其所有,历时一年,民工建勤路段保质、保量,提前完工。

全乡17个村实现公路“村村通”,60%以上的村实现组组通。

水利建设、大柳乡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经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兴建饮水窑650口,旱地水窑1000口,塘3口,库1口,渠2条,全长5000米。左溪寺、杨家村旱改水地200亩。

电力建设。地90年代,大柳乡人民利用郧阳风景虎啸滩瀑布群的优势,兴建一座发电站,全乡的电网改造已正式启动,集镇附近的线,杆等设施已基本改造完毕,正向各村幅射。电视覆盖率达70%,自装备卫星接收用户达1000户,电话普及率达30%。

集镇建设、以“郧庙路”腹地杨家村为中心,目前已高质量、高标准建成1000米水泥路面,1500米的排水沟,900米的防洪河堤,5000米的人行跑道,400株常表树,500米彩砖人行道,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同,错落有致,基本达到了美化,绿化、净化的目的。文化广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在、进行,形成了大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如此,小城镇建设已延伸到各集中村庄,正在筹备规划的金剑村集镇位于鄂陕交界,地势平坦,自然、人文景观独特,外地商客纷纷前来落户投资建厂。

工业、农业

大柳自古就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建国以前,大柳就因酿酒闻名陕西、河南等地。建国后,县委、县政府利用大柳杨家村独特的天然泉水,开发了折泉大曲、梨花村系列洒达二十多个品种。特别在改革开放以后,大柳制订各类优惠的政策,优化招商投资环境,由政府开发的重晶石粉,左溪寺、化家河村大理石,深受客商青睐,他们纷纷前来洽谈来务,并签订合作开发合同,为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大柳乡党委、政府坚持“立足抗灾抓调整,注重效益抓改革,科学种田抓管理,立足经营促丰收”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形成了“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千亩药材千亩烟”的新格局,生产的玉米、地黄瓜、架子豆、烟叶、药材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初步实现了过去单靠种粮为主到以三大产业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在种植方式上由粗放型到精耕细作,由百花园、星星点点到规模经营的转变,基本形成了“山上反季节蔬菜、山下烟叶和药材”的高山型农业经济.

商贸流通

大柳自古为鄂陕咽喉,面积占全县版图的十分之一,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是中原地区进入陕西的最捷简的交通要道,中国第二汽制造厂车辆进入陕西宛如长龙,南来北往批发、零售的生意人络绎不绝,大柳境内店铺林立,客栈、餐馆生意兴隆。到2001年大柳固定工商业主达300家,从来人员发展到500人,完成经营收入1500万元,实现地方税收15万元,以第二、三产业兴起的民营经济已撑起大柳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科教文卫

近几年来,大柳乡党委、政府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培训教育力度,以提高劳动者素质,诸多科技成果在大柳乡得到推广和运用,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在农业种植上,采用优质良种,选择大柳适应的“预留行”,实行行配套种植。全乡工业以重晶石粉厂、酒厂等实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大柳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乡小学17所,中学1所,校舍面积达1.4万平方米,教师住房3000平方米,教育装备投资额达20万元,中小学装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7个,微机室1个。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达100%和99.5%。

大柳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近三年先后引进“B超”等先进机械10余台,从业人员40余人,农村基本实现医疗、保健、预防、卫生服务一体化。

【重要景点】虎啸滩

① 虎啸滩

虎啸滩风景区位于郧县大柳乡,距县城30-40公里,离“郧阳猿人”出土的地方不远。其雄居青龙山、乌龙寺、天井山群峰环峙之间,溪水淙淙,瀑布连连。主要景观有虎胆绝壁、醉虎画屏、三叠瀑布、千叠瀑布、银河落九天瀑布、虎口龟崖、虎啸峡、虎跳峡等,令人叹为观止。青山翠壁,茂林修竹。静谧安详的静景与龙吟虎啸的动景,相宜相映,且景区气候宜人,是探险避暑、休闲览胜的好去处。

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大柳乡位于凉州区东北部,乡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911亩。辖7个村,即桥坡、大柳、烟房、东社、西社、王城、湖沿村,下设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51人。乡政府驻东社村。有中小学9所,在校校学生2080人;有卫生院1所。乡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王城中学校内的魁星阁和十二中校内的关帝庙),王城堡魁星阁远近闻名,“王城堡的社会重打一上来”古语闻名凉州,催人奋进。

该乡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日光温室向二代日光温室的转变,日光温室面积已累计达到792亩。规模养殖稳步发展。建立和引进三元杂交猪等优良品种,年出栏10000头瘦肉型白条猪全乡规模养殖户达到96户。酿酒葡萄种植初具规模。2001年,大力发展酿酒葡萄1035亩,可望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柳乡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为中心,以发展物色优势产业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市场运销和生态建设,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