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北省郧西县夹河镇夹河镇位于鄂陕交界的金钱河与汉江交汇地带,北枕秦岭,南临汉江,与襄渝铁路和316国道隔江相望,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25公里,海拔220米,版图面积197.49平方公里,版图面积3.10平方公里。金钱河穿境而过,因其处于两河交汇、扼秦通楚之地被称为“夹河关”。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曾是一个“河道千帆过,小街商贸兴”的商埠重镇,有“小汉口”之称。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的金銮山庙观昔日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常有省内外香客结队朝拜,素有“小武当”之称。全镇辖20个村(居)委会,148个村民小组,10048户,总人口38517人(其中回族46户,143人),耕地面积34577亩,山场254500亩。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9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45元,财政收入达107万元。夹河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铁矿、锌矿、锑矿、水晶石矿等矿藏蕴含量大;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装机7.05万千瓦的陡岭子和1.5万千瓦的孙家滩电站是郧西最大的两个电站,装机容量占全县的80%以上,装机27万千瓦的夹河关电站已完成地勘及淹没实物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工作。年产香料烟30余万斤,在全国三大香料烟基地之一的郧西县,该镇烟叶产量最高。全镇有黄姜面积2万余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年输出剩余劳动力达1.1万人以上,农民年增加收入3600余万元。随着三座电站的陆续建起,夹河镇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水电重镇,旅游业将成为新兴产业。[1]
夹河镇地处鄂陕界,郧西县南部的金钱河与汉水交汇处。镇辖20个行政村,148个组,10128户,38326人。版图面积197.5平方公里。境内金钱河与汉江交汇,形成了“三山夹两河”的壮丽自然景观,故而得名夹河。
夹河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西魏置 阳郡,后周改郡置县,曰“长罔”,后省 阳入甲郡,甲郡在今夹河关。明正德年间,属上津县辖区,清乾隆三十八年属郧西县辖堡,嘉庆年间为夹河关镇。民国时期曾设区署、区公所、乡公所。
夹河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为南北商品交换要地之一。“两江千帆过,小街商贸兴”是其历史上商贸繁荣兴盛的真实写照,素有“小汉口”之称。夹漫古道(南起夹河关沿金钱河岸经六朗、上津至漫川关)系陕西山阳至白河县水陆联运必经古道,同时也是古代兵家南下必经兵道,如曹魏、金人、元初蒙古兵经此至汉江流域。而今,羊大路(羊尾至大坝口),夹景路(夹河至景阳)交汇穿境,集镇对面便是襄渝铁路和316国道,从集镇至麻虎车站仅2公里,距白河车站8公里。
山借水的灵秀,水凭山的巍峨,大自然造就了山川秀美的夹河关。这里有依山临水、栉比鳞次的千年古镇风貌,也有临江新建的具有夹河特色的钢筋水泥“吊脚楼”;有香火不断、云雾缭绕的金銮山古庙宇,也有一目千里的“望江楼”等江边新景;有石墩、板石建造的古“龙凤桥”,也有新建的雄伟、壮丽金钱河大桥;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奇山妙水,也有人造奇观的陡岭大坝,孙家滩电站等高峡平湖。这里有与武当一脉相承的底蕴丰厚道教文化,亦有清乾隆年间流入的伊斯兰教文化;有传统的“三月三”、“六月六”等风俗,亦有“斋日”等穆斯林习俗;这有算命、卦、拜神、过阴等陋俗,亦有乐善好施,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有川、陕、鄂小吃、大菜,亦有穆斯林的风味菜肴;有龙灯、蚌壳、赛龙舟等传统节日活动,亦有拔河、街头对奕等民间娱乐活动;有待尸歌、八叉子等民间小调,亦有战歌、号子等乡间歌曲。
近年来,夹河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取行了大的突破,教育、文化、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人口素质全面提升,社会秩序空前好转。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4亿元,农民平均收入1964元,财政收入215.37万元被县委、政府授予“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全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稳步推进六大产业(烟叶、黄姜、蔬菜、林特、畜牧、民营和打工经济),着力实施五大建设(集镇功能配套、金銮山旅游开发、重点扶贫项目开发村级公路硬化、人引工程,切实改善四大环境(依法行政、招商引资、生态发展、企业发展),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积极做好两项工作(镇直机关建设、执政机制建设),竭力转变一个职能(政府职能),努力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辽宁省普兰店市夹河镇

夹河镇位于普兰店市区17千米处,西接丰荣办事处,东临皮口镇,南倚大刘家镇,海皮路、兴唐公路、陈元公路(皮口陈屯——元台镇)、大庄公路穿境而过。土地总面积116.4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6个村民组。总户数9684户,总人口309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26人。
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1304.8万元,同比增长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3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90,增长15%。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工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年共上项目12个,总投资达到1.5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了15家,总产值达2.7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近千个,连续三年固定资产投入突破亿元,增加就业近千人。
夹河地区是新金猪的发源地,传统养殖业依然是其特色产业,生猪饲养量始终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种植业逐步推广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试验取得明显效果。镇内有大连市、辽宁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特别是海峰食品,兴港罐头对种植业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为此,镇政府在镇内建立了草莓和黄桃共四处示范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