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乡政府驻关防铺,人口16877人,面积208.7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关防铺、沙沟、土地岭、总兵、周家坪、钟坪、一天门、蔡家场、回龙、大磨、包耳场、丁家坪、二天门、龙潭子。
关防位于郧西西北边陲,东与本县店子镇、槐树林特场相连,南与陕西省旬阳县相接,西与湖北口回族乡相依,北与陕西省山阳县相邻,素有“楚之门户、秦之咽喉”之称,历代是兵家商贾必争之地,距县城120公里,全乡辖14个村,98个村民小组,4489户,17135人(其中农业人口16183人),劳动力8086人。现有党支部2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4个),党员437人(其中农村党员338人)。版图总面积207.1平方公里,现存耕地面积12704亩(其中水田2801亩),累计退耕还林8160亩。省道上湖(上津—湖北口)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全县四大河流之一的仙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最高海拔1830米,最低海拔400米,全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400一800毫米,无霜期210天。农民拥有手机、程控电话共2120部,占总户数47%,实现了“上湖”路手机信号无缝隙覆盖。有线电视已覆盖9村1260户。乡村两级公路37条,156公里,公路通组率达99%,其中通村公路除大磨村外,全部拓宽硬化。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312万元,村组集体经济纯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3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453万元,居民非食品支出额达到810元。
该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现建有小型水电站4座(钟坪电站、龙洞包电站、白龙洞电站和黑龙洞电站),总装机1600千瓦/小时,正常情况年可发电200万千瓦/小时,产值48万元。其中牛心石段是一个天然的理想水电站坝址,有待于投资开发利用。经有关部门及专家勘察论证,蕴藏有丰富的金、锑、锰、铁、铅、锌、镁等有色金属20多种,主要分布在沙沟、总兵沟、一天门、回龙、包耳场、大磨、二天门等村一带。境内有丰富的木材、中药、板栗、油桐、核桃、柿子等林特产品,且分布广、品质优、产量丰,主要销往陕西、十堰等地。
近年来,始终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按照“集镇城市化,乡村集镇化”建设要求,本着经济适用、安全美观、节约资源和抗御灾害的原则,先后投资600万元,完成了鄂陕大道、集镇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鄂陕大道为主的“两横两纵”商业区。集镇面积扩展到2.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359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1%。目前,关防仙河大桥、刺沟口大桥等集镇建设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该桥的建成可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美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品位,拓展集镇空间。以乡集镇为中心,辐射沙沟、一天门、钟坪、二天门、土地岭五村的“五星拱月”集镇建设模式初具雏形。
为了让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发挥经济效益,该乡以扩大招商引资为重点,紧紧围绕矿产资源开发为中心,积极打造招商平台,创佳创优投资环境。通过精心努力、多方争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已经引进江西、陕西、随州等外地民营企业投资500多万元,对矿产、林木等资源进行开发。一是加大锑矿资源的开采力度,进一步改善机械设施,提高生产效益,矿石平均品位均在21度左右。二是对原关防乡锑品冶炼厂、富通有色金属选矿厂等倒闭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组整合,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三是在钟坪村、周家坪村兴建了年产量可达3万公斤的黑木耳生产基地。
近年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为主线,以招商为动力,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巩固烤烟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河北省涉县关防乡关防乡(Guanfang Xiang)位于涉县东南部,距县城21.3千米。面积98.7平方千米,人口1.65万人(2002年)。辖1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关防村。全境沟谷纵横,山岭连绵。涉(县)磁(县)公路过境。古迹有莲花寺。
代码
代码130426205:~201关防村 ~202郝赵村 ~203王家村 ~204西安村 ~205古台村 ~206陡贡村 ~207前岩村 ~208后岩村 ~209曹家村 ~210前池村 ~211后池村 ~212岭底村 ~213东瓦池村 ~214西瓦池村 ~215宋家村 ~216苏刘村
沿革
1958年建关防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05.3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关防、郝赵、王家、西安、古台、陡贡、前岩、曹家、前池、后池、岭底、东瓦池、西瓦池、宋家、苏刘等16个行政村。
辖区
关防乡辖16个村委会:关防、郝赵、王家、宋家、西安、苏刘、古台、曹家、陡贡、前池、后池、前岩、后岩、岭底、东瓦池、西瓦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