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田家坝镇
素有“金銮宝殿”之称的湖北省竹山县田家坝镇位于堵河中上游,秦巴山脉的南延地带,是鄂西北文化、旅游重镇,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城市之一,距县城15公里,跨越东经110°03′~110°11′,北纬32°06′~32°14′,东与深河、九华林场连畔,南与官渡毗邻,北与潘口、溢水交界,版土面积20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30.5亩,山场50万亩,水面5177.5亩,全镇辖12个村,1个居委会(北坝、南坝、花栎、腰店、船舱、两河、峪口、红庙、九华、桃子湾、磨滩、大泉山、吉鱼)总人口24057人。镇政府所在地—南坝街,是新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在秦巴山间,有一条贯穿全境的大河叫堵河,堵河的中上游有一座著名的老城叫田家坝。经历了3600年的历史沧桑,田家坝至尽仍然像堵河水一样清澈见底、古朴悠长。
竹山县古称上庸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东接楚国,西牵秦国,地势非常险要。田家坝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便形成为鄂西北一带的商品集结地,公元前1600年左右,这里被定为上庸国的都城。
田家坝是一个天然的内陆河码头,苦桃河、深河、官渡河和泗河等众多河流汇聚于此,使田家坝上通陕西、四川,下达武汉、襄樊。明清时期,这里集市密布,商贾云集,鄂西北地区的木材、生漆、盐巴等土特产经堵河黄金水道远销江汉湖广,而外界的瓷器、布匹以及文化等又通过水运被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
堵河水从田家坝正中穿过,把田家坝分为南坝和北坝两个部分。南坝是现在的文化及商业中心,北坝虽已衰落,却象征着从前的繁华与光荣。
关于北坝的历史,黄洲庙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黄洲庙曾经是田家坝最大的一个庙宇,庙前戏楼上的这块金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赐。庭院中间的这棵古桂花树枝干虬劲,枝叶繁茂,树冠直径可达十几米。据当地的老人们介绍,这棵树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却还生机昂然,年年发新芽,岁岁都开花。每到八月桂花盛开的季节,总是香飘十里,整个田家坝都能闻到它那醉人的花香。
往年热闹非凡的黄洲庙,如今已被改成了粮库,昔日的盛景大概也只能从眼前这些残垣断壁中追忆了:雕龙的石柱,御赐的金匾,大理石的石碑和精致的石雕…
明朝成德年间,田家坝因住户多姓田而得名。然而田家坝历史上占尽风光的人却不姓田,而姓王。在田家坝的北边,曾经有一块占地2420平方米的清代大庄园,人称“三盛院”,它的主人就是秦巴山区的首富——王氏三兄弟。三盛院建于清嘉庆末年,整个大院呈“王”字形,院内有天井48个,房间一千余间,屋前有戏台,屋后有花园,门前的石雕青狮威武凌猛,窗扇上的木刻图案栩栩如生。100多年前,一场无名的大火烧尽了三盛院的浮华盛名,残垣破殿和幽然古树正好像诉说着世事的变迁。
孕育了堵河文化的田家坝,虽已在岁月的打磨中失去了光芒,但古道西风、小桥流水的韵味是不是更显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