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71年生,河北昌黎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承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传播学》和《跨文化传播学》教学任务。“世界传媒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orld Media)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传播学会”(CAC,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副秘书长。曾赴北欧、加拿大等国家科研机构及大学访学、交流,兼任美国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传播系跨文化传播研究课程GVF(Global Virtue Faculty)。主要学术兴趣:传播学理论、跨文化传播、媒介话语、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研究等。

部分研究成果:

专著:《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海外传媒在中国》(中国文联出版社);合著:《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合著:《全球传播大视野》(社科文献出版社)。

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新闻大学》、《文艺理论与批评》、《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新闻年鉴》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在《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学术论文、专栏文章、新闻作品多篇。

部分课题研究:

1. 参与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21世纪世界传媒战略格局研究”;

2. 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课题,“新型媒体的引导和管理”;

3. 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课题,“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

4.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跨文化传播视点研究”;

5.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媒介话语:语言与意识的博弈》。

部分论文:

1. “民族意识的复苏还了美国原来的国家特性——评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的哀叹”,《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 “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保护”,《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4期。

3. “欧洲的文化保护意识及策略”,《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10期。

4. “东方学的变迁与美国当代东方学”,《光明日报》2004年11月30日理论版。

5. “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

6. “后殖民时代的话语陷阱”,《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7. “数字时代的文化倾销”,《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

8. “2003年传播学研究综述”,《中国新闻年鉴》2004年卷。(合作)

9. “2004年传播学研究综述”,《中国新闻年鉴》2005年卷。(合作)

10. “后殖民视野中的‘第四世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1.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媒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12. “全球化与新殖民文化”,《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3期。(合作)

13. “后殖民理论探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5期。

14.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5. “‘皖南事变’中的《新中华报》”,《新闻大学》2000年夏季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