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恁地 亦作“ 恁的 ”、“ 恁底 ”。

【解释一】如此,这样。

〖示例〗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前世谓‘阿堵’,犹今谚云‘兀底’;‘宁馨’,犹‘恁地’也,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词。” 宋 柳永 《昼夜乐》词:“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料想当日别离不恁的苦。”《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等还音义》:“所谓兀底、恁底、宁底、凭底、恶得、恶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解释二】怎样,怎么。

〖示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宁 认得像是 秀秀 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鹤赋》:“今日公暇,曾约 黄山谷 与 印禅师 再游 赤壁 ,恁的尚未到也?”

【解释三】什么。

〖示例〗《快心编初集》第二回:“一日,锄到墙边,一声响,把锄子跳将起来,暗自道,作怪,打着了恁的东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