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鱼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面鱼纹盆

古代陶器纹饰。纹样为接近图案化的人面形象,常与鱼形纹相结合,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祈求渔猎收获的愿望和绘画创作的丰富想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甘肃马家窑文化陶器上都有这种纹饰。人面鱼纹绘于盆的内壁,人面呈圆形,人面上绘三角形的鼻子,圆大的双眼,嘴上衔一条鱼,头上顶着锥状物,似帽子,又似发髻。人物五官虽只用简单的墨线钩勒,但总的形态颇为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意趣与艺术魅力。

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代表着仰韶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人面鱼纹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的纹样。通过人面鱼纹可以发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有了对人和动物等较复杂形体的基本表达方式,已经能够准确把握人面椭圆形与五官位置、特征的表现,但又不以写实的方法表现,而是一个圆形的近于图案的纹样,头发挽成高髻或饰以羽毛、草穗之类的饰物。前额上涂以不同色彩,髻左右各插着对称的羽毛或者其它东西做成的缨穗式鱼形饰物,口角涂色,嘴多呈张开状,眼睛或瞪大或闭拢,嘴上两边也对称装饰着谷物、草穗、毛羽制成的类似胡子或鱼形的饰物。整个纹样抓住了头面纹饰、表情这两个最基本的关键。不求形体逼肖而用圆形、三角形、曲线等几何形把握人面的形态特征,用线描和平涂的手法构成。图形本身的对比形成较强的装饰意味。整个纹样充分表述了人在自然生活中祈祷丰收和欢庆春的到来时的丰富表情特征,表现出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战胜自然的信心。

对这一寓意颇深的图形,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的从纹样中的鱼形饰物而认为是由鱼而形成的观念或图腾崇拜,但在出土的人面纹中也有不加装饰或以不同物的。而穗状饰物及鱼形饰物似乎可以认为与欢庆春天到来有关。对髻两侧的装饰,那些上翘的饰物,又使人联想起自古以来中国人冠上的带饰或帽翅,这是否是中华远古纹面习俗形成的牢固审美观念的迁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