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学校全体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两年,河间路小学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即学校中心工作),把握两个重点(即师德建设和学校特色),增强三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落实四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减负增效”,提高课堂实效;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科研为龙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园建设为基点,走内涵发展之路),来推动学校精神文明迈上新的台阶。而其中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工政治学习活动,也为更好地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心剂”。
两年来,学校以进一步加强师德和教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为抓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宽教工政治学习的学习视野,丰富学习内容,通过政治学习,凝聚人心。让教工们有所得、有所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共创和谐校园。
这两年,学校以思想政治学习为抓手,通过学习、讨论、讲座、观摩、交流、参观等多形式在教工中掀起了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素养的热潮。开展了“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做有根有魂的新时代教师”、“文明礼仪,让校园更温馨”、“践行公共道德,规范从我做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等系列主题活动。结合“创建学习型教职工队伍”的要求,组织教工学习了有关教育教学法规,学习了《教师的心态》、《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杨浦十一五规划发展》等文章。观看了《走进他们——优秀共产党员周小燕、于漪专访集》、《师恩、师爱、师情》、《洋山精神》等8部录像片,聆听了“党性教育”、“时刻奉献光和热”、“赏识教育”、“二期课改前沿性研究”、“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等6次讲座。
学习、讨论、交流,是该校教工政治学习的一大版块。为了使学习更有所得,学校时常采用“集体学、分组讨论、个人感悟”的形式。把最新的国内、市区与教育有关的动态及时让每位教工了解。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进一步的感悟,并在教工中开展了《今天我为学生做什么》、《我与新课程》、《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等师德小论文评比;文明礼仪短句、短语,三句半等格言警句征集;结合“八荣八耻”的学习,在教工开展高唱荣辱观歌曲、小品表演、“践行公共道德,从我做起”讨论、征集、承诺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的素养,公共道德意识也进一步加强。学习充实了河小人,激励了河小人的团队精神,最终教工们将学习的精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新课改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上下呈现一派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势头。
除了专题性学习外,每学期学校组织大家进行读书“心之桥”专题交流,党员干部更是带头在国旗下庄严承诺,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了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弘扬先进、营造育人氛围,学校以“红烛颂”为师德教育主题,学校充分利用黑板、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师德教育和宣传,学校将每学期评出的优秀教师、获奖教师、骨干教师、优秀党员等照片进行张贴和宣传,鼓励教师岗位成材,在教师中形成了“校荣我荣”的良好氛围。
观摩、参观也是该校开展教工政治学习的一种形式。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杨浦“十一五”的变化,党支部组织广大教工参观杨浦规划馆,让大家更真切地体会到杨浦发展前进的光明,也进一步认识到身为杨浦人肩负的责任。为提升教师品位,增强各方面素养,我校组织大家参观《上海档案馆》、《杨浦规划馆》,观看大型舞剧《野斑马》等,虽让狠斗活动都要占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但广大教工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老师们纷纷认为,现在的政治学习比以前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宽泛,大家也更乐学、愿学,许多老师已把政治学习作为不断“充电”的一种手段,自觉化身为提升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勤学、好学、乐学之风荡漾在河小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