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 ecological engineering

生态工程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分别由美国生态学家H.T.Odum及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的[1-2]。随着20世纪30年代之后国际上多次公害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深思,并进而在关注全球性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的背景下逐渐掀起了生态工程的热潮[3]。已经有一些著作研究了生态工程学的分室模型,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4-6]。生态学系统在狭义上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即使具体的内部实体不明,但从总体或局部所给与的各种作用和刺激(输入信号)及其结果所产生的反应(响应)来看,是通过输入信号与响应的形式进行数据模型处理,以构建系统整体的机能状况,再通过经验式或回归式,对各个组成要素进行量化处理,便可得到笼统的总体状况或经验论的记载模型的观点[7]。

生态工程专家:Odum H.T,马世俊,钦佩,安树青,颜京松,徐克学

[1].Odum H.T. Enviroment,Power and Society[M]. New York :Willy,1971.

[2].马世俊.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83,2(3):177-309.

[3].方萍,陈聿华.丘陵旱地农—桐生态工程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72-77.

[4].钦佩,安树青,颜京松. 生态工程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9-45.

[5].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9-138.

[6].徐克学.生物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97-379.

[7].汤俊兵.生态学线性系统的建立与S域变换求解法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卷),2007,136-138.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