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江双桥为平政桥和仁济桥的合称。位于祁门县城东阊江之上,上桥名“平政”,长78米;下桥称“仁济 ”,长79.4米。两桥各宽7米,均为五孔,全用紫砂石砌成,两端各有石阶上下。双桥相距250米,窥拱遥含,上下相望,颇为壮观。攀岭俯视,双桥象一个漂浮在阊江上的等号,与两岸“河街”又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布局奇特,景致极佳。《中国名胜词典》称:“双桥横陈江上,宛如双虹盘地,光彩四射。”双桥昔为“”之首,素有“阊江双虹”的美称。两桥现皆为祁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政桥原为木桥,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县尹刘炳,县尉苏仪及明知县余宝、路达等人相继率修。明嘉靖十九年(1550年).知县龙烈率众改建为石拱桥,具今规模。清咸丰、同治年间均重修。桥翼置石栏,左右共196块,石镇栏柱八根,规制宏丽。因该桥地处皖赣公路的咽喉要道,已于1935年辟为公路桥。1974 年又加以钢筋水泥结构,增建人行道,采用“悬挑”拓宽至9米,其风格和质地已今非昔比。仁济桥为明嘉靖十年(1532年)县主薄卢默捐俸倡建。清乾隆十二年(1748年)知县游得宜倡修。相传乾隆帝巡幸江南时,扬州盐商中的祁门人马曰琅、马日璐兄弟,以高超的棋艺战胜了微行的乾隆,博得乾隆的青睐,被赐予经营上的各种特权。二马发财后,捐五百金应倡整修仁济桥。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具今规模。后未曾改建,至今旧貌依存。
双桥揽胜,美趣甚多。祁门多雾,清晨登山鸟瞰,山城象烟波浩渺的大湖。双桥如二龙戏水于湖中,观者有飘然欲仙之感。夜晚,于桥上散步、纳凉,沉醉于“双桥夜月”的良辰美景之中,又是另一番境界。远近的山岭、壑谷、林木、小路、江水、木筏都漂虫在这浩瀚无际的“月海”。人们沐浴在这月海之中,只觉朦胧、清凉、飘逸和无限的快意。古代一位祁门知县曾咏有《双桥夜月》诗:“戌楼寂历仰祁东,天外疏云卷碧空。光耿林端飞一镜,影环沙际照双虹。几家灯火秋山下,接岸桅樯白露中。不惜倾樽歌夜饮,空明如坐水晶宫。 ”由于皖赣公路替代了水道,加之河床淤塞,“桅樯”现已无法到祁城“接岸”,但“双桥夜月”却神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