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区1941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东部反击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作战。

日军为确保东北与华北之间的冀东走廊地带的安全,防止抗日游击战继续向伪满、伪蒙境内发展,即以关东军第101师团、华北方面军第27师团两万余人,伪治安军、伪满洲军和当地伪军两万余人,共4万余人,由第27师团长中将富永信政统一指挥,对东起滦河,西至潮白河,南迄北宁铁路,北达长城的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彻底消灭八路军冀东部队主力,摧毁冀东抗日根据地。

1941年5月25日,日军由通县、三河、廊坊、唐山等地秘密出动将冀东抗日根据地四面包围,以鱼鳞式的包围战术,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逐步压缩。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事先对日军扫荡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其企图未查清楚。在日军逐步压缩的情况下,冀东军分区主力第12、第13团转移到玉田县南部的南家套、杨家板桥一带平原地区,形成极为不利的态势。冀东军分区首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决定部队分散转移外线,并令第12团南去破击北宁铁路,然后相机转至迁(安)遵(化)兴(隆)地区,吸引和调动日军。但日军行动迅速,部队未能转移出日军包围圈即被迫进行战斗。

日军发现八路军冀东部队主力后,即以400辆汽车载运部队,分别从唐山、古冶、河头、玉田、蓟县、宝坻、三河等地,迅速向玉田南部扑来。6月1日,日军佐佐木联队、黑胡联队及伪军共万余人,向驻杨家套一带的第13团合击。第13团被迫进行村落防御战,激战一天,毙伤日伪军200多人,烧毁汽车4辆,当日20时向西北转移至十棵树、六道街、张胖庄、大小胡庄一带。

当夜,蓟县日伪军发觉八路军行动,即向南运动,攻击八路军部队,并以数十辆汽车载兵3000余人,由蓟县、邦均等据点出援。日伪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组织多次冲击,均被击退,当即发射燃烧弹焚烧村落。八路军一面抗击日伪军进攻,一面救火。2日12时,天降大雨,日伪军被迫延缓了进攻,双方对峙到天黑。八路军杀伤日伪军300多人,毁日军汽车4辆。

入夜,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率第13团第1营及军分区警卫连向北突围,经盘山转入(北)平北地区。第2营、第3营被迫分散突围,准备西渡蓟运河转入宝坻。但因日伪军已经封锁蓟运河各渡口,杨家套亦有日伪军集结,无法外转,弹药又缺乏,于是采取全营埋枪隐蔽的方法,潜伏在蓟县第7区一带村庄。在日伪军“清乡”时,潜伏人员改换便衣大部分安全脱离包围,但有50多人被俘,丢失机枪6挺、步枪600多支。第12团及丰(润)玉(田)遵(化)基干队在杨家套以东孟四庄一带苇塘隐蔽。当日,部队向东南方向转移,在鱼糟甫通过宁河县丰台至唐山公路时,遭日伪军拦截,第1营未能通过,回转韩家庄一带。团主力随即转至长8公里、宽4公里的丰润南泊(俗称“油胡芦泊”)苇塘里隐蔽。

两天后,部队又回奔西北方向,但第2营未跟进。8日,团直、第3营和丰玉遵基干队分别在新军屯以西于仙庄、以北河浃溜与日伪军遭遇,各为日军1000余人层层包围。丰玉遵基干队180多人,与日军激战竟日,最后突出包围。此战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第2营从南泊突出后,经过几个夜行军,直奔丰(润)滦(县)迁(安)山地,安全摆脱日伪军。第12团第1营在韩家庄附近活动近1个月,7月3日,遭日伪军多路合围,指战员与日伪军顽强搏斗,前后毙伤日伪军数百人,最后营长以下100余人全部阵亡。

此次反扫荡,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但也付出较大的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